浩瀚宇宙,吾将上下求索,人类为什么又执着于探寻地外文明?( 二 )


得益于专门的光束发射硬件和软件 , ATA-32将能够同时观察天空中的16个区域 。 换句话说 , 与过去的SETI实验项目不同 , 这台望远镜将能够同时检查许多天体目标 。 ATA最终将建成一个由数百个天线组成的庞大阵列 , 至少比之前SETI实验项目的探测速度快两个数量级 。 这个规模空前的项目足以登上新闻头版 。

与上述方法不同 , 另一种寻找地外文明的方法是寻找建筑物 。 几十年来 , SETI领域有一种流行的假说 。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最先提出这个假说 , 他认为一个真正先进的文明可能会在其母星周围建设一个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 , 为该文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 这样一个完全包围恒星的太阳能电池阵列被称为戴森球体(Dyson sphere) 。
这种假说的理论依据是:没有任何能量转换器可以达到百分百的转换率 , 包括太阳能电池 。 也就是说 , 太阳能电池工作时一定有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的形式 , 这样戴森球体就会升温 , 向太空释放红外(热)辐射 。 如果你发现一颗发出比正常情况更多红外线的恒星 , 那么你可能就能确认这个文明的大致生存范围 。

芝加哥费米实验室的理查德·卡里根(Richard Carrigan)为了寻找这样的恒星一直在查阅几年前由IRAS红外卫星收集的数据 , 但他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恒星 。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 , 然而人们寻找地外文明的热情丝毫没有降温 , 还有许多像卡里根一样的人孜孜不倦地在星海里探索 。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依靠更先进的红外望远镜可以找到这样的恒星 。
国际宇航大会的SETI会议一如既往的引人入胜 。 但这并不奇怪 , 毕竟这3000万万亿立方光年的宇宙空间可能不仅仅只是一片荒芜 , 也可能存在像我们人类一样的智慧文明 , 这多么令人振奋啊!
BY: Seth Shostak
FY: 周星河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 , 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 , 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