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4月2日 , 国家卫健委印发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的通知 。 和历年类似 , 考核指标包括辅助用药收入占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基本药物和国家集采中标药品使用比例等 。
和往年不同的是 , 本次考核首次将18项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重点监控 。
健识局梳理发现 , 这18项高值医用耗材主要涉及心血管、骨科和整形外科等多个科室的主力产品 , 正是2020年国家第一批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的产品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支架、导丝、球囊扩张导管已进入国家或省级集采之列 , 但依旧纳入被本次重点监控的名单 。
分析人士指出:相比于药品 , 医疗器械的更新迭代更快 , 因此三甲医院的考核管理应更严厉、又具有针对性 。
这次针对高值医用耗材的重点监控 , 国家卫健委明确的“监控指标”是这18种耗材在所有医用耗材中的占比 , 并没有对占比进行具体的规定 , 而只是要求“监测比较” , 由省级卫健委对指标进行具体解释 。
可以猜测 , 今后高值耗材用量较大、占比较高的医院 , 会经常出现在省级卫健委的“榜单”上 , 迫使医院少用这些高值耗材 。 2020年颁布的高值耗材治理清单开始发威 。
如何合理合规使用高值医疗器械?将是今年摆在每一位公立医院院长面前的难题 。
器械整顿风暴已来重点监控18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卫健委的通知中 , 上述18项高值医用耗材清单是2020年1月14日发布的 。 这之后不久 , 新冠疫情爆发 , 因此这份清单的受关注度不如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目录那么高 。
这份高值耗材清单发布后 , 国家卫健委并未公布具体执行政策 , 大大影响了清单的执行力 。 这次 , 针对三级医院的绩效考核标准 , 第一次让清单落地 。
国家卫健委给出的考核计算方法是: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同期卫生材料收入×100% 。
分析人士指出 , 这一数据由公立医院各自填报而成 , 将直接反映出公立医院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 , 倒逼公立医院减少用量 。
确认具体百分比的数值 , 需各省市卫健委确定 。 按照考核的总体思路:“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作为整治对象 ,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
也就是说 , 哪家医院的数值高排在前面 , 就要受到整治 。
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的现象已由来已久 。 心血管病学专家胡大一曾多次公开呼吁:因存在高额的利益交换 , 血管支架在临床出现滥用问题 。 2020年底 , 冠脉支架被纳入国家集采 , 价格从1.3万元降至均价700元 。
不过 , 上有政策 , 下有对策 。 就在心脏支架集采落地之际 , 部分企业已主推下一代价格更贵的球囊产品 。 胡大一曾对健识局表示 , 如果只是冠脉支架集采降价 , 有些医生会用更贵的材料替代 , 这不会推动高值医用耗材的规范使用 , 还有可能引发行业乱象 。
之前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 , 就是要解决产品迭代引发的问题 。 健识局梳理发现 , 血管支架 , 球囊扩张导管、PTCA导管、导丝等多种血管介入类高值医用耗材均被纳入重点监控 。
按照此前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的操作方式 , 一旦被纳入重点监控 , 相关产品要被踢出医保报销范围 。
如今 , 这18种高值耗材虽然不会像重点监控药品一样 , 被列为“辅助使用”之列 , 完全踢出医保 , 但严格限制使用肯定是少不了的 。 今后靠传统营销模式去拉动高值医用耗材销量的做法已行不通 , 三级医院的管理也从粗放式管理向高质量、精细化管理转型 。
截止2021年底 , 我国有公立三级医院2996所 。 严打高值耗材的不合理使用之后 , 不止手术量 , 疾病诊断、医生收入 , 科室及学术发展都将受到影响 。
仍需解决更多问题解决医生阳光收入是关键医院药占比的红线 , 变相促使了高值医用耗材被滥用 。 而目前正在推进的DRG/DIP等临床控费政策 , 逼迫医院将限制高值耗材使用提上议程 。
推荐阅读
- “神医”刘洪斌:3年换9个身份、共诈骗80亿,世界欠她一个奥斯卡
- 5岁女孩因白血病去世,舅舅拍照留念,竟发现是被母亲杀害于无形
- 5岁癌症女孩安乐死全程,爸爸:女儿还有体温,我不能让她冻着!
- 女子接受银行推荐投资理财产品,理财竟然变成了保险,一纸状告银行
- 烟台女子看病时对医生一见钟情,连续多日到医院表白,高呼我爱你
- 2009年,湖南女子生下重2斤“小猴子”,坐出租车被拒载:坐不下
- 碰瓷吃米粉!一女子为吃15元霸王餐,竟薅下头发放碗里,监控曝光!
- 13岁年轻母亲生下男子,生下遭遗弃,长大体重接近700斤
- 两名男大学生相拥热吻,被监控意外拍下,网友看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