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好活动数据总结 活动数据分析怎么写

场景还原:某音乐类APP , 对新用户进行一个新注册即送7天会员权益的活动 , 用户注册后 , 自主决定是否点击领取 , 为期1个月 , 问:如何评价该活动 。
活动评估常见错误首先牢记 , 所有以评估/评价/判断作为动词的问题 , 答案只有一种:“好or坏” 。
比如 , 如何评价该活动 , 可以回答:
1、这个活动很好 , 该继续做;
2、这个活动不好 , 不能做
3、这个活动不好不坏 , 鸡肋
4、这个活动没有任何改变 , 做了也白做
这才是评估类分析的核心结论 。离开这四句话 , 其他的都是废话 。比如:

  • 活动期间有4万新人注册
  • 活动期间注册人数比活动前多1万
  • 活动期间新用户点击率是80%
  • 活动期间新用户使用权益率30%
这些统统不是结论 , 只是分析过程而已 。如果没有结论 , 直接甩这些过程指标 , 很容易遭遇业务方反问:“所以呢?所以呢?你分析了啥?结论呢!”最后被搞得灰头土脸 。
活动评估关键问题活动评估 , 首先要得出好/坏评价 。如果评价是好 , 再看能不能继续做 , 还能做多少次;如果是评价是差 , 再看差在哪里 , 是差得不可救药 , 还是能拯救一下继续用 。
数据+标注=判断 。因此想得出好/坏判断 , 需要有2样东西:
  • 明确的考核指标 。
  • 明确目标数值 。
达标了 , 算好;不达标 , 不好 。就这么简单(如下图) 。
教你做好活动数据总结 活动数据分析怎么写

文章插图
看似简单 , 实际上运营经常干的是:
1、稀里糊涂:老板让做我就做 , 至于为啥?咱也不知道 , 咱也不敢问 。
2、呆头呆脑:我就是要做拉新人 , 拉就完了奥力给!
3、投机取巧:反正以前干过/别人也在干 , 干就完了 。
4、浑水摸鱼:这是改变用户心智资源 , 数据岂能衡量!
总之 , 十个运营里最多只有俩 , 能准确说清楚现状和目标 。这时候就需要数据分析师自己有独立判断能力 。能分析业务逻辑、梳理业务过程 , 才能得出客观结论 。这里我们拿完全稀里糊涂的场景举例 , 看如何帮运营理清目的 。
从0建立评估模型的做法第一步:梳理活动流程运营活动会改变用户的行为 , 进而体现为数据指标的变化 。从0开始建立评估模型 , 第一步就是了解活动具体流程 , 了解活动可能导致的用户行为变化 。比如问题里的新用户送权益 , 可以按如下梳理(如下图):
教你做好活动数据总结 活动数据分析怎么写

文章插图
了解到行为变化以后 , 可以进一步看这些行为能用什么数据记录 , 能反应为什么指标的变化 。经过梳理 , 我们就能看清楚:衡量活动结果的指标了 。这些工作 , 应该是运营在策划阶段的干的事 , 如果事前没做好 , 事后就要补课 。
教你做好活动数据总结 活动数据分析怎么写

文章插图
第二步:筛选主指标一个活动可能影响方方面面 , 比如上边的问题 , 有送东西 , 你说:
1、能增加新用户注册——没毛病;
2、能增加会员购买机会——似乎有机会
3、能提升忠诚度减少流失——似乎也有道理
4、能增加DAU!——额 , 理论上新注册多了 , DAU也增加 。
如果不看数据 , 光听嘴巴讲 , 以上当然都有道理 。但真要一锅炖 , 让你计算没有流失的用户 , 送会员占比百分之几 , 产品本身占比百分之几 , 歌曲数量占比百分之几 , 能算清楚就见鬼了 。所以 , 评估指标要分主次 , 才容易说清楚问题 。
如果是事前定目标 , 那么活动的主指标应该与目标紧密结合 , 优选直接受影响的指标 。比如活动是为了拉新 , 那主指标就是新注册用户数;如果活动是为了提高新用户留存率 , 那主要考虑的就是1-7日内留存情况 。
教你做好活动数据总结 活动数据分析怎么写

文章插图
这里看似简单 , 实则很容易被运营浑水摸鱼 。运营经常喜欢扯一堆影响指标 , 甚至扯什么“我的活动从深层次改变了用户心智认知 , 从而达到了数据不可衡量的深远影响” , 总之搞一堆指标进来 , 哪个好看说哪个 , 不好看的不说 。做数据评估 , 最忌讳搞几百个指标然后做巨复杂的评估公式 , 混淆进来的的东西越多 , 就有越多搞文字游戏的空间 , 就越容易粉饰太平 。越简单清晰的评估 , 才越容易看出问题 。
第三步:设定判断标准有了清晰的主指标 , 可以找判断标准 。找标准有四个基本思路:
1、从整体结果出发 , 看总量 。比如本月需要10万新用户 , 所以必须做到10万 。
2、同无活动对比 , 看增量 。比如无活动一个月5万 , 活动必须5+5万 , 多的5万作为标准 。
3、同过往活动对比 , 看效率 。比如拉新活动一般100块一个新人 , 所以这次不能超过 。
4、同无参与的用户对比 , 看差异 。比如分无参与组/参与组 , 对比参与组新注册数/留存率 。
站在公司角度 , 肯定是第一种方法最实在 。但站在组织活动的角度 , 都喜欢突出自己的贡献 , 因此倾向于用2、3、4种方法 。运营最喜欢谈:自然增长率(没有活动情况下 , 自然增长是多少) 。并且总是倾向于把自然增长率算得低低的 , 或者干脆弄成负数 , 这样才显得活动牛逼无比 。
要注意的是:所谓自然增长率 , 只在活动不频繁的时候才能计算 。很多业务(比如电商、O2O) , 根本就是活动不断 , 大活动套小活动 , 根本区分不出来 , 这时候就不适用 。
同理 , 设参照组的前提 , 是参照组根本没有活动提醒和活动参与功能 , 且参照组和活动组用户质量差不多 。如果不满足这个限制条件就很难直接得出活动效益好的结论 。这些方法都是看似科学 , 实则充满玩猫腻空间 。想讨论清楚问题 , 就简单直接立标准 。
教你做好活动数据总结 活动数据分析怎么写

文章插图
第四步:找影响结果的过程以上1、2、3步都是为了得出判断做铺垫 。有了“好/坏”判断 。就能进一步分析为啥好 , 为啥坏 。这时候就需要细化梳理业务流程 , 找到能影响结果的关键点 。比如拉新活动 , 广告投放渠道、广告文案、注册流程、进去以后提示权益方式、领取会员权益流程 , 都会有影响(如下图) 。
教你做好活动数据总结 活动数据分析怎么写

文章插图
在分析这些指标的时候 , 要注意先后顺序 。比如有关新用户注册问题 。要先看各个用户来源渠道的投放力度 , 活动是否及时上架 , 何时与投放结合 。之后才是深入分析文案、活动礼品、领取后行为等等 。
小结这个题目如果拿来面试 , 你能一眼看出来菜鸟、新手、老手的区别:
菜鸟:我认为应该从用户增长、产品体验、品牌影响、商业收入、四大方面考虑 , blablabla 。然后你就抓住品牌影响问他 , 到底怎么衡量 , 基本就能把他问死 。没入门的菜鸟与新手之间最大差距 , 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数据还需要做采集 。菜鸟们最喜欢凭空讲一些很难收集 , 但听起来牛逼的指标 。
新手:我认为应该考虑新人注册数、新人次日、3日、7日留存、新人会员领取率、新人留存市场、新人点击次数、新人购买会员数、新人使用权益频次……(此处省略100多个各色指标) 。建立神经网络模型 , 综合评估 。
是滴 , 新人第一喜欢堆砌指标 , 似乎指标越多越牛逼 。第二喜欢扯模型 , 不管模型能不能用 , 自己用没用过 , 扯了就牛逼 。唯独会忽视标准问题 。想怼死新人 , 只要问“凭什么增长5万就是好 , 4万9千1百2十7就不好!”“你建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 好/坏活动的标注谁来打 , 是对整个活动打标还是对某些指标打标 , 不同类型活动凭什么摆在一起打标”基本就把新人问蒙了 。
【教你做好活动数据总结 活动数据分析怎么写】说到底 , 活动评估这件事 , 又是一件思路清晰比技术高深重要 , 守住节操比思路清晰重要的事 。只要对运营常见活动:拉新、促活、留存、转化、裂变等等玩法有基础了解 。对常规运营数据有认识 , 对过往活动有了解跌 , 基本上都能答出正确答案 。怕就怕对业务流程了解太少 , 连人家在干啥都不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