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期这么短,为何还要经历更年期?可能是为了帮助人类进化( 二 )



这时年长的女性就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 , 而大家想象一下 , 如果没有绝经进入更年期 , 会怎样?这意味着年长的女性也会一直生育下去 , 那么她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来传授经验或者照顾后代了 。 所以才会说更年期的出现 , 或许是为了帮助人类进化 。
毕竟人类从选择进化大脑开始 , 我们走的路线就是“精心培育”个体 , 而不是像卵生动物那样一次生许多 , 依靠数量取胜 。 所以牺牲掉女性的部分生育时间 , 来促进种群进化发展 , 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

再者 , 每次生育对于女性的身体都会有所伤害 , 很难说如果没有更年期的存在 , 一直生育一直亏损的女性 , 寿命能不能活这么长 。
有了这样一种推测之后 , 美国犹他大学的人类学家克里斯汀·霍克斯在研究坦桑尼亚部落女性采集食物的过程中 , 就发现了“祖母”对于一个部落的重要作用 , 就这样提出了“祖母假说”的理论 。

“祖母假说”理论
实际上祖母假说很早就被人注意到了 , 在1957年时乔治·威廉姆斯就发表了相关的论文 , 推测人类后代能够这样顺利成长 , “祖母”是功不可没的存在 。 当然 , 这里所说的祖母如果回到原始时代 , 并不是单指有血缘关系的年长女性 , 而指的是部落中所有的“祖母”都会对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们照顾有加 。

咱们在上文中提到了雌性虎鲸停止生育并且帮助照顾小虎鲸的行为 , 根据观察 , 这些年长的雌性虎鲸在种群小虎鲸的成长阶段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 作为一个合格的“祖母” , 它可能需要同时照顾好几只 。
而科学家认为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虎鲸也属于群居动物 , 并且聪明的它们可能已经演化出了某种社会结构 , 这与人类过去的演化有些相似 。

2019年的研究发现:
当周围的鲑鱼较少时 , 祖母虎鲸就可以带领年幼的虎鲸进食 。 此外 , 祖母死亡的虎鲸 , 其死亡风险是祖母还活着的虎鲸死亡风险的3.5倍 。 这种效应在缺乏食物的时期更加明显 , 而在食物充足的年份则会减弱 。
这时就会有人表示 , 既然有祖母假说 , 为啥没有祖父假说呢?难道说祖父在演化中的作用没有祖母大?

这还得从相对而言的生殖期来说 , 女性绝经之后就不会再排卵 , 因此就不具备生育能力了 。 而从相关数据来看 , 男性的精子在60岁时依旧有活力 , 并且一直没有结论可以将男性生育年龄封顶 。 而且因为体型的差距 , 在原始社会中男女的分工差异很大 , 男性主要承担出门捕猎的工作 , 即使是成为了“祖父”依旧如此 , 很少能像祖母一样参与孩子的日常照看 。

可见 , 女性更年期的出现完全是因为环境变化下的自然选择 。 不论从生理还是社会层面来说 , 女性绝经或者更年期存在都更加有利 , 毕竟在祖母假说当中 , 原始社会的女性只有这样才有时间承担采集和养育孙子辈的责任 。
可是到了更年期的女性确实会让人非常“害怕” , 由于身体激素的影响 , 她们有时会变得非常暴躁或者激动 , 这时作为家人的我们又该如何安抚她们呢?

帮女性度过难熬的更年期
大家印象中女性的更年期是怎样的 , 可能就是无理取闹、歇斯底里 , 这些电视剧中常常演出来的负面情绪 。 许多人认为不就是绝经吗 , 至于变成这样吗 , 这说到底是对于女性更年期遭受的痛苦不够了解 。

首先 , 更年期意味着女性的卵巢功能从活力状态开始衰退最终消失 , 没错 , 确实是消失 。 要知道卵巢与女性身体的激素息息相关 , 而激素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就不用多说了 , 所以卵巢的功能衰退会引发身体的连锁反应 。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往往会出现抑郁、焦虑甚至是认知障碍 , 这是心理或者精神层面的问题 。 而生理层面则表现为潮热、失眠、泌尿生殖道萎缩等等 , 所以女性更年期暴躁是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夹击” 。 那么 , 作为家人 , 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需要关注到她们的情绪变化 , 如果有必要可以带她们去看看心理医生 , 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抑郁 。 第二就是从生活方面缓解更年期压力 , 即有时间可以给她们按摩一下 , 减少女性的做家务时间 , 给她们更多的时间体验生活 。
最后就是包容和理解了 , 不要觉得更年期就是“作” , 是她们在无理取闹 , 要体谅她们在身体影响下的不受控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