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史密斯打人事件,你不知道的后续( 二 )


将有上亿人目睹 ,
必然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
甚至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效仿 。 ”
陈述完这一点后 ,
洪黄祥又让学生举手表态 ,
是否支持威尔的掌掴行为 。
表态结果:
支持者又回落至5成左右 。


07


实验的最后 ,
洪黄祥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
“我已经让你们进行了5次表态 ,
不管是反对威尔的掌掴行为 ,
还是支持威尔的掌掴行为 ,
在5次表态中 ,
从来都没有改变过立场的人请举手 。 ”
举手结果:
态度始终不变的不到1/4 。


关于这次实验的思考


01


洪黄祥老师的这个实验 ,

真的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
这个实验所呈现的问题 ,
完全就是当下互联网的缩影 。
不管是专家也好 。
还是大V也好 ,
抑或是媒体也好 ,
在很多时候 ,
他们让我们看到的信息 ,
其实只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信息 ,
对于他们不想让我们看到的信息 ,
他们就会刻意隐瞒或者一概不提 。
所以我们所接受到的信息 ,
其实并不一定就是真相 ,
或者只是被筛选后的一种真相 。
所以我们在面对一些热点事件时 ,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不要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 , 轻易站队或轻易确定立场;
●面对一件未知的事情时 , 不要轻易付出全部信任 , 要保持质疑和探寻真相的思维;
●在做出判断之前 , 要对事情进行多方考量 , 不要轻信一方之言;
●要尽量避免立场先行 , 在全面搜集、整理和筛选信息后 , 再决定我们的立场 。


02


通过这个社会实验 ,
洪黄祥还想告诉广大网民:
我们总是认为 ,
真相只能有一个 。
但事实上 ,
在很多时候 ,
真相是个多面体 ,
每一面都是真实存在的 ,
只取决于我们站在哪一边来看 。
事件中的一方是好人 ,
并不意味着另一方必然就是坏人 。
反之也一样 ,
事件中的一方是坏人 ,
并不意味着另一方必然就是好人 。
比起正邪对决 ,
更常见的情况是 ,
两个好人都在为不同价值的“正义”而战 ,
或者两个坏人都为了某种利益而彼此撕咬 。
所以真相或者真理 ,
永远不具有绝对性 ,
永远都只是局部的和局限的 。
因此 , 我们在面对热点事件时 ,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观点立场不同的时候 , 别轻易把对方当成仇敌 , 也别轻易把对方当成傻逼 , 这个世界是多维的 , 我们自以为掌握的真理 , 仅仅只是局部的真理而已 , 把自己的观点当作完全的真理就是胡作非为 。
●不要自以为自己是从“真理管理局”来的 , 不要自以为自己知道和看到的才是真理 , 并用自己知道和看到的衡量一切 。 这世界没有完全的真理 , 所有真理都是部分的真理 , 只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万物是一种暴力 。
●我们要拥抱“一体多面”的多元思维 , 摒弃“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 。 当确认一个可能性存在的时候 , 不否认还有另外的可能性存在 。 水里面有鱼 , 不代表除了鱼以外 , 就不会有其它东西 。 世界的真理 , 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
●有些事我们无法理解 , 不代表这件事是错的 。 仅仅因为我们无法理解 , 就觉得对方不正常 , 那这才是真正的不正常 。


0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点 ,
就是在这个实验中 ,
学生们最走极端的时候 ,
其实正是获得片面信息的时候 ,
其实正是获得片面认知的时候 。
学生们在获得充分信息之后 ,
在获得充分认知之后 ,
再举手表态时 ,
【威尔·史密斯打人事件,你不知道的后续】反而变得犹豫了 ,
反而变得平衡了 ,
最后结果是“支持和不支持各占一半” 。
这说明了什么?
●越是碎片化的时代 , 越是不要从片言只语评判一个人 , 这不仅是为了认知的谨慎 , 也是出于做人的负责 。
●不要轻易对一件事情下对错 , 当你足够了解一件事情时 , 你会发现很难说谁对谁错 , 大多数时候 , 只是各自所站的立场不同而已 。
●善的对立面不是邪恶 , 而是无知 。 罗翔有句话说得好:一个知识(认知)越贫乏的人 , 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 , 和一种莫名奇怪的自豪感 , 因为知识(认知)越贫乏 , 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 , 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