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去茱萸湾看狒狒和孔雀吧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去茱萸湾看狒狒和孔雀吧


文章图片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去茱萸湾看狒狒和孔雀吧


文章图片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去茱萸湾看狒狒和孔雀吧】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去茱萸湾看狒狒和孔雀吧


不知为什么 , 每次去茱萸湾公园 , 都会去看看动物 。 有时候专看食草动物 , 有时候只为看灵长类 。 是的 , 更多的时间 , 喜欢去看灵长类动物 。
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 。 据说猴子和人类有百分之九十七相同 。 有人说 , 百分之三很少啊 。 就是这个“很少” , 改变了两者的进化方向 。 人 , 叫了人 。 相似度很高的猴子 , 只能被称为猴子 。

茜茜和妞妞过去茱萸湾只有一座猴山 。 现在灵长类是一片区域 。 入口处的“四不”石雕小猴 , 煞是可爱 。 往左 , 首先看到长臂猿夫妇 。 黑色的“哥哥”与棕黄色的“妹妹” , 不停地在绳床前后左右蹦来蹦去 。 那间敞亮的铁丝网小屋 , 是它们欢乐的家园 。 看到游客驻足观看 , 竟然双双对对从格子里伸出长长的胳膊 , 讨要美食 。 全不顾头顶上广播 , 不停发出“请勿投食”的警告 。
保持一定程度的饥饿感 , 是敬仰和关注美食的重要手段之一 。 可惜人类懂得却做不到 。 两只长臂猿配合默契模样 , 很搞笑 。 站着看了一会 , 没人投食 。 这对长臂猿 , 应该不年轻 。 我不但看过它们多次 , 还不止一次听到过它们在春天发出的“爱的呼唤” 。 万物复苏的季节 , 长臂猿不例外 。
过一座两宽的小桥 , 拐弯到右侧“黑叶猴”的领地 。 这俩活宝 , 也是熟悉的老朋友 。 黑叶猴最大的特点 , 是脑袋上顶了一撮毛 , 像嬉皮士桀骜不驯的发型一样 , 酷、帅、美!我过去时 , 一只紧靠游人观赏的角度 , 搔首弄姿;另一只坐在一旁 , 卡兹卡兹地啃着胡萝卜 。 原来 , 猴子与兔子一样 , 也喜欢胡萝卜啊 。

四不雕刻离开黑叶猴 , 走向水面栈道 。 对面有一座玻璃房子 , 曾经住过大熊猫 , 也住过一对可爱透顶的猩猩 。 有那么几次去茱萸湾 , 就为了看看猩猩 。 那对猩猩有名有姓 , 一只叫茜茜 , 另一只叫妞妞 。 饲养猩猩的是一位中年妇女 。 她经常进来和猩猩互动 。 有时候抱起一只 , 像哄孩子一样 , 宠爱极了 。
有时候 , 两只猩猩一前一后爬到她身上 , 吊在她前胸后背 。 像被宠坏了的孩子 , 感觉人会猩猩“欺负”女饲养员 。 恃宠而骄的不仅是人 , 猩猩也会 。 偶尔 , 我会扔进一个桔子或一根香蕉 。 抢到的那个 , 一边跑一边小心剥皮后塞进嘴里 。 尤其剥香蕉 , 手法熟练极了 。 饲养员看到 , 会略带阻止地笑笑 。
从两只猩猩回归故里后 , 很少过去了 。 这次 , 忽然想到 , 房价如此 , 这一处大大的玻璃屋不会空着吧 。 果然 , 住进了一家三口 , 是一种被命名为阿拉伯狒狒的灵长动物 。
像大多数人类的小家庭一样 , 狒狒的一家三口 , 相处得很和谐 。 假如还记得非洲狮长相的话 , 我觉得用非洲狮形容阿拉伯狒狒的外形 , 比较合适 。 这里说的是正面形象 。 雄性狒狒正面 , 灿灿的毛色 , 威风凛凛 。

讨食的长臂猿亦步亦趋的雌性狒狒 , 体量小了很多 , 也没有漂亮的毛色 。 可是雌性狒狒分明是那头高大俊朗帅狒狒的挚爱 。 雄狒狒走几步 , 看那娘俩没跟上来 , 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等待 。 那一只狒狒幼崽 , 显见得在宠爱中长大 。 它一会儿攀上母亲的后背 , 一会儿吊到前胸 。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没几秒 , 又去上蹿下跳了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 这句话用在狒狒一家 , 恰当吗?
与相貌堂堂的正面不同 , 狒狒的后屁屁 , 真的不能看 , 好丑啊 。 春天 , 万物生长的季节 , 欣欣向荣的季节 , 也是动物们春情萌动的季节 。 那个红肿的屁屁 , 证明它们正在春心荡漾中 。 闭着眼睛回忆 , 猩猩有过这么“丑”的时候吗?想不起来了 。 照理是有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