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 , 竺可桢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 , 随即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激情 , 于秋季返回阔别了8年的祖国 。 回国后 , 他不受官职厚禄 , 先受聘到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地理和天文气象课 。
1920年秋 , 竺可桢改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 讲授气象学、地理学等 。 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 , 历时1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 竺可桢一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 亲自主持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三、坚持不懈为祖国科学事业作贡献
每天记日记 , 是竺可桢的嗜好 , 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 , 其中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 。 由于战乱 , 只保存下来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 , 共计38年37天 , 约800万字 。
地理学家竺可桢
翻开竺可桢的日记 , 可以看到 , 在每天的正文前 , 都记载着当天的天气情况 , 比如天气阴晴啦、风向风力啦 。 还记下花开花落啦、春去冬来啦 , 等等 。 这些日记竺可桢可不是随便记的 , 他把这些是当作一项科学观察的工作来做的 , 非常认真、细致 。
这些平凡的科学观察工作 , 几十年来 , 竺可桢丝毫没有放弃过 。 就是这些平凡的记录 , 为竺可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 也为他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竺可桢的日记 , 还对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特别对中国科学院院史的研究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
竺可桢先生将他这种坚持不懈记日记的精神 , 拓展到为祖国科学事业作贡献上 。 他曾在台风、季风、中国区域气候、农业气候、物候学、气候变迁、自然区划等领域 , 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 是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
教育家竺可桢
竺可桢先生领导和指导了中国自然区划综合考察、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地学规划制定、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工作 , 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奠基人和卓越的领导者之一 , 为新中国科技大厦的奠基立业、为中国科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
总之 ,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先生 , 用水滴石穿的韧劲 , 坚持不懈地为祖国科学事业作贡献 。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凭空产生的 , 而是平时不断积累的结果 。
在回顾竺可桢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同时 , 我们更要由衷地敬佩他水滴石穿的韧劲 , 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 将祖国的科学事业发扬光大 , 为国家强大、人民安康努力奋斗 。
竺可桢雕像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 , 欢迎关注 , 共同学习 , 共同提高!
推荐阅读
- 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余国琮逝世!享年100岁
- 小伙第59次相亲时告诉女方,结婚后他就去当和尚,成功把女子吓跑
- 行星科学家:土星环带正逐渐消失
-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
- 一个重大进展,中科院的二氧化碳制汽油研究项目,成功了!
- 可爱的小鹿
- 人类接收到神秘信号,每隔18分钟一次,科学家:相信有外星人存在
- 看着不靠谱的炼金术,居然诞生了现代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