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加减治胆汁反流性胃炎医案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他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相当于中医学的“胃脘痛”,中医学认为其大多属于脾胃升降失调、水饮停滞胃脘,兼有肝气郁结 。按此辨证结果对症下药,效果比较理想 。
【临床应用】
王氏采用旋覆四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00例疗效观察,100例患者中,男65例,女35例,100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提示有胃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上附着黄绿色胆汁或有大量胆汁自幽门反流入胃,均见烧心、反酸、嘈杂、纳差、胃脘部胀闷不适或疼痛等症,其中多数患者经西药治疗疗效不佳或停药后复发而转服中药 。患者均以自拟基本方旋覆四逆汤为主,随症加减 。基本方:旋覆花15g,代赭石30g,半夏10g,姜竹茹12g,陈皮10g,白芍10g,枳壳10g,柴胡15g,煅瓦楞30g,黄连10g,吴茱萸6g,生姜6g,大枣5枚,甘草5g结果治愈72例,好转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 。
【四逆汤加减治胆汁反流性胃炎医案】按:本病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活动减少工作压力较大、肥胖、吸烟、饮酒、喝浓茶等多种因素有关,相当于中医学胃脘痛等病 。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乃仓康之官,后天之本,主受纳腐水谷,饮食不当或情志失调,均可致脾胃受损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变生诸病,腑病以通为用,故我们选用“旋覆四逆汤”,拓宽了“通”法的应用范畴,并非一味地应用攻里泻下之品 。本方含有旋覆代赭石汤、左金丸、二陈汤、四逆散等古代名方,方中旋覆花、代赭石、半夏、姜竹茹、陈皮、吴茱萸降逆和胃,燥湿健脾止呕;柴胡、枳壳疏肝以增强肝疏泄胆汁之功能;白芍、甘草和里缓急,益气补虚,西医学研究ニ药有镇静、缓解平滑肌痉挛、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等作用;黄连苦寒,能制约半夏、吴茱萸燥熟之性;黄连、半夏伍用实寓泻心汤之意,乃仲景治胃脘痞塞不适名方;更用煅瓦楞直接止酸收敛,保护胃黏膜;生姜、大枣健胃止呕补虚,调和诸药临床结合辨证,再配合益气温阳、滋阴泄热、理气活血等药,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胃病以通为用的功能及治法得以充分体现,故诸症必除餐后不宜马上睡眠,睡觉采取头高脚低位,勿食高脂肪食品、巧克力、咖啡、浓茶,戒烟、禁酒,多参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保持心情舒畅,对本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