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
风湿性关节炎是溶血性链球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的炎症疾病,以内脏和关节受累最为显着 。一些患者从而失去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临床表现:发热、受累关节肿胀疼痛 。早期的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虚弱 。如果疾病转为慢性,眼、皮肤、心、神经和肺等各部位的组织受累 。晚期,炎性滑膜增厚并扩散至整个关节,关节软骨和骨端也被侵蚀本病属于中医学“痹症”和“历节”的范畴,关节病变的病因是外邪侵入,邪气停滞在经络关节使气血不通、筋脉不畅、骨失所养、筋失所调而发病 。风、寒、湿常化热或直接受湿热侵害、郁热或湿热滞筋脉、关节而发病 。
【临床应用】
戚氏应用五苓散加减治疗着痹23例,取得良好疗效方剂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苓9g,桂枝9g水肿较甚的加用苍术9g,薏苡仁30g;疼痛较甚的加用僵蚕10g,蜈蚣2条 。水煎服,每日1剂,煎沸后文火煎30min取汁,另水煎沸20min再取汁,两煎混合,分2次温服 。治疗结果:治愈17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
【病案举例】
1.女,45岁,1998年12月初诊 。患者几年来反复四肢关节疼痛,怕冷,贫血,消瘦,月经周期紊乱,近半年来疼痛加重,双手指小关节变形、肿胀,肿胀部位渗出黏液性胶状物,疼痛尤以夜间为甚,伸屈困难,行动不便,饮食二便尚可,血液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抗“0”类风湿因子阳性,舌淡苔白润滑,脉沉细,长期应用抗风湿药、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辨证:溢饮、寒痹(气血两虚、寒凝经络)治则:温经通络,散寒利湿 。处方:五苓散合麻黄汤加减,方药组成桂枝15g,白术15g,茯苓20g,泽泻15g,猪苓15g,麻黄6g,杏仁10g,甘草3g,汉防15g,5剂水煎,每日服1剂 。二诊:服药后微微汗出,四肢关节仍疼痛不止,眩晕,四肢麻痹,肢冷,神疲乏力,饮食二便尚可,心悸,睡眠不佳,舌淡,苔白润,脉沉细,守上方加制川乌10g、草乌10g、乳香、没药各10g,5剂水煎,每日服1剂 。三诊:服药后仍微微汗出,疼痛稍减轻,四肢关节伸屈不利,眩晕,心悸,神疲乏力,双手指关节仍溢出少许胶状物,舌淡,苔白滑,脉沉细,续用五苓散、独活寄生汤、小活络丹,配人虫类搜剔之品,如白花蛇、蜈蚣、全蝎、水蛭、海马,加减调理数月疼痛消失,关节伸屈便利,双手关节肿胀消失,月经正常,至今未反复 。5按:五散方证是以水饮停蓄为患,故应渗利蓄水 。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取其甘淡性寒,直达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利水蠲饮之功;加白术健脾气而运化水湿;更佐以桂枝一药二用,既外解太阳之表,又内助膀胱气化,温通脉络,五药合用则水行气化,表解脾健,而蓄水留饮诸疾自愈 。故应用五苓散加味治疗支饮、溢饮实为有效之法 。
【五苓散加减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2.周某,男,52岁,教师,患者双下肢反复疼痛10年,加重1个月入院,疼痛固定,下雨及天气变化时疼痛更甚,双下肢有明显的重着感,麻木不适,时有水肿,伴活动不利食欲欠佳,大便溏泻,苔白厚腻,舌质淡,脉沉缓 。查体:神志清楚,双下肢膝及踝关节微肿,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沉60mm/h,抗“O”>500U,类风湿因子阴性 。诊断:中医:着痹,西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除湿通络、利水消肿,方用五苓散加减,药用猪苓9g,泽泻20g,茯苓10g,白术10g,桂枝10g,防风10g,防已10g,薏苡仁30g,苍术10g,僵蚕10g 。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未加用任何其他药物,3剂后关节疼痛好转,10剂后水肿消失,效不更方35剂后诸症消失,实验室检查血沉14mm/h,抗“0”<500U,而痊愈出院25按:五苓散为外有表证,内有水饮,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痰饮内停的脐下悸动而设,主要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其着痹为外感风湿,湿邪停于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病名虽然不同 。但病机相同,故着痹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取其温阳化气,利水通络的功效 。加用僵蚕、蜈蚣祛风通络,诸药合用祛湿通络,痹健脾,故收良效 。
推荐阅读
- 五苓散加减治多发性变异痛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瘿瘤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痛风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糖尿病肾病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糖尿病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尿崩症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高尿酸血症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高脂血症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不稳定性膀胱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