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百亿资产的“板蓝根大王”:工厂建得像宫殿,却很少给员工分红


坐拥百亿资产的“板蓝根大王”:工厂建得像宫殿,却很少给员工分红


文章图片


坐拥百亿资产的“板蓝根大王”:工厂建得像宫殿,却很少给员工分红


文章图片


坐拥百亿资产的“板蓝根大王”:工厂建得像宫殿,却很少给员工分红


文章图片


坐拥百亿资产的“板蓝根大王”:工厂建得像宫殿,却很少给员工分红





一个企业的成功 , 离不开一个有责任心和有生意头脑的指挥者 , 一名好的领队就好比房子的地基一般 , 会给予企业发展稳定发展的基础 , 会在濒临灭亡的时候力挽狂澜 。
扬子江药业的创始人徐镜人就是这么一个人 , 他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企业 , 成就了真正意义上的白手起家 , 他遵循自己的原则 , 不为外界资产而动摇 , 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守护着制药业的一片净土 。
创办公司徐镜人 , 1966年退伍之后创办了扬子江药业 , 扬子江药业发展到如今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 , 但是“万事开头难” , 开办扬子江药业是徐镜人的辛酸史 。 能有至今的成就 , 靠的是徐镜人他本人对于事业的执着心 。
杨子江药业从无到有 , 发展至今 , 徐镜人成为了这一产业的代名词 , 在他的带领之下 , 一家从默默无闻到闻名世界的药厂逐渐诞生了 。



在徐镜人所处的年代里 , 我国的制药业发展非常缓慢 , 制药所用到的技术也是非常落后的 , 所以想要在这种年代之中 , 让一家小药房破格而出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
徐镜人的理想是将扬子江药业做大做强 , 但是这个理想的困难性就决定了花费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 。
徐镜人用到的工厂是由泰兴县口岸镇仪表厂的一个车间派生而来 , 虽是简陋 , 但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根据地 。
有了空间的提供 , 一个工厂的稳定发展还需要用到人力资源、技术支持、资金来源 , 这一些都成为了发展的难题 。
社会发展的缓慢导致了生产技术发展的缓慢 , 甚至会导致停滞 。 徐镜人成立的工厂陷入了缺工人、缺资金、缺技术的尴尬境地 。 面临这般发展难题 , 徐镜人没有丝毫的退缩 , 他靠着手中现有的资源 , 强硬地踏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



由于缺少资金 , 所以工厂里面的一切都要由徐镜人亲自动手 , 工人是徐镜人根据一个已经破产的药业公司里面召集而来的员工 , 生产设备是徐镜人带领场厂内工人进行改造的 。
因为没有真正过硬的炼药技术 , 所以徐镜人就亲自去到河南安阳第二制药厂 , 苦学制药工艺 , 从第二制药厂带回药菌 , 然后再让工人们自己去培养 。
都说没有踏不平的路 , 在徐镜人和工人们劳苦奋斗之下 , 在徐镜人不被困境所磨灭的意志之下 , “泰兴县口岸镇工农兵制药”运转了起来 , 最终在1972年 , 工厂开始投入药物的批量生产 。 制药厂开始有了雏形 , 发展道路也开始慢慢明确起来 。
发展风波就在药厂准备一飞腾达 , 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 , 一道国家政令下来 , 打破了这一计划 。
1981年 , 国家文件规定 “严禁乡镇一级开办制药厂” , 这对于徐镜人创办的药厂是一个考验 , 徐镜人及时将药店创办性质改为县办的“泰兴药厂口岸车间” , 在经过国家的重重审核之后 , 侥幸被保存了下来 。



度过了这一风险的制药厂 , 开始步入正轨 。 在徐镜人连同工人的努力之下 , 1985年该制药厂迎来了春天 , 所生产总值达到了一千六百万 , 创造了自制药厂成立以来的生产记录 。 工厂慢慢起色 , 随之而来的是吸引进很多能人志士 。
其中就有一批中国药科大学的毕业生 , 这一批人才的引入提供了可信的人力支持 。
徐镜人也终于可以把自己创立的品牌挂上扬州市扬子江制药厂的牌子 。 这一心血的造就 , 花去了徐镜人大半的青春 ,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事在人为 , 有志者事竟成 。
达到这般高度的制药厂俨然有了实力 , 不论从市场还是技术来说 , 都只是一个小工厂的规模 , 没有名声 。 徐镜人根据自己的研究创造出了板蓝根 , 药效不错 , 但奈何销售市场过于局限 , 限制了制药厂的发展 。

要想制药厂变得更好 , 只是需要一个契机 。 很快 , 这个契机摆在了徐镜人的面前 , 他很好地抓住这一次机遇 , 付出超多代价 , 打出了属于徐镜人药厂的名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