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加减治高血压病医案
【一贯煎加减治高血压病医案】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a)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病的最初症状多为疲乏,时有头晕,记忆力减退,休息后可消失 。血压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头晕加重,头痛甚至恶心、呕吐 。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等引起血压迅速升高时,症状明显 。但是有的患者即使血压很高也没有症状 。
高血压病可称为“风眩”,归属于“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 。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久病过劳,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阴阳失衡,脏腑气血失调,清窍失其濡养,产生头晕头痛、项背强急、手足麻木、记忆力下降等 。常见发病机制为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瘀血内停等 。治疗有治标与治本二大法则 。治本宜补益肝肾、阴阳二补;治标宜平肝潜阳、祛瘀化湿、活血化瘀、宁心安神等 。妇女更年期还应注意调摄冲任 。
【病案举例】
(1)患者,男,70岁,2000年5月12日初诊患高血压病10余年,服司乐平片及依那普利片已5年余血压控制在18.7~19.312.0kPa之间 。现症:头晕不适,偶尔两侧颞部胀痛,时感双眼发胀,视物昏花,耳鸣如蝉,伴少寐多梦,急躁易怒,咽千口苦 。舌红、苔黄,脉弦 。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治以滋养肝肾,平肝潜阳为法,拟一贯煎加减 。北沙参、生地各20g,麦冬、川楝子、五味子各12g,当归、枸杞子、白芍、牛膝各15g,生龟板1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3剂,患者头晕、头痛、目眩、目胀好转,继服15剂后,诸症渐消 。随访2年,仍服西药控制血压,症状曾复发一次,守方服中药1月后症状消失,血压控制在17.3/10.7kPa左右 。
按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正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虚不作眩” 。笔者认为该病与肝、脾、肾相关,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本案症脉合参,皆为肝肾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之象,故予一贯煎加减治疗 。方中白芍、五味子酸甘化阴,生龟板、生牡蛎育阴潜阳,牛膝益精髓引血下行,共达平潜肝阳之功 。
(2)患者,男,64岁 。自诉头晕目眩,如坐舟中,时发时止,达10余年 。近因操劳过度,两目昏花,视物不清,行步不稳,于1997年8月5日来诊 。症见面赤如醉,口干苦,耳鸣,胸闷,气短,神志恍惚,反应迟钝 。一月之前曾去某医院检查,确诊为“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服用西无好转,遂求中医治疗 。查其舌质红少苔,脉弦有力,血压28/16kPa 。方选一贯煎加味:生地10g,沙参12g,枸杞子10g,麦冬10g,当归9g,川楝子6g,杭白芍20g,龙骨30g,牡蛎30g,牛膝12g,菊花6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5剂后眩晕渐减,神志转清,可拄杖自己行走,又连续服用上方18剂,眩晕告愈,随访1年余未复发 。
按《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但赖肾水以涵,血液以濡 。是案素体阴亏,肝阳偏旺,加之平素极度操劳,耗伤精血,阴不潜阳,阳亢于上,眩晕作矣 。甚则有昏厥跌仆之虞 。故急投本方,更加杭白芍以滋补肝肾之阴,加龙、牡潜镇亢阳,菊花平肝明目,牛膝引冲逆之气血归于下 。药证合拍,故能使顽固之眩晕痊愈 。
(3)患者,男,51岁,1992年3月16日初诊患者眩晕反复发作2年,曾诊为高血压病,服用复方降压片等药治疗 。近10余天,因工作繁忙,而感眩晕加重,自服维脑路通等无效 。症见眩晕欲仆,头重脚轻,心烦易怒,两胁胀痛,面红,舌质红苔少,脉弦两尺部弱,血压24/14.7kPa 。中医诊断:眩晕,阴虚阳亢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治予滋阴潜阳,兼清肝热 。药用生地黄15g,麦冬12g,枸杞子10g,当归12g,川楝子12g,生龙牡各24g,牛膝15g,玄参10g,夏枯草20g,龙胆草5g,水煎服,日1剂 。3剂后,患者胁痛、心烦消失,自觉头晕减轻,仍有头重脚轻感,血压22/13kPa 。上方去龙胆草、玄参,加桑寄生15g,日1剂 。前后加减服用36剂,诸症消失,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停用汤剂,改服六味地黄丸、牛黄降压丸善后 。
推荐阅读
- 一贯煎加减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医案
- 一贯煎加减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医案
- 一贯煎加减治高脂血症医案
- 一贯煎加减治心律失常医案
- 一贯煎加减治肺结核医案
- 一贯煎加减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肩关节周围炎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颈椎病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落枕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