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加减治儿童多动症医案

小儿多动症(ADHD)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小儿行为异常性疾病,有关研究表明,小儿多动症可能与遗传、脑神经递质代谢的异常及脑部器质性病变有关,亦有人认为小儿多动症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和
蛋白质的比例有关 。主要表现为儿童注意力分散,易激动,多动多语,坐立不安等 。
本病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失聪、健忘、躁动等范畴,多认为系先天不足、肝肾阴虚或饮食不当,过食辛热炙煿,或肥甘厚味,则酿生湿热痰浊,上扰心神,肝风内动所致 。该病以小儿心烦意乱,冲动任性,坐卧不安,性情急躁易怒,舌质红而苔黄厚腻,脉弦滑,一派痰热内聚之征 。《杂病源流犀烛》谓“痰为诸病之源,怪病多痰 。”所以,从痰论治小儿多动症,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作为治疗儿童多动症的重要手段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温胆汤能改变脑组织神经递质含量,具有较好的镇惊、镇痛、抗惊厥作用 。傅氏发现该方能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攀爬行为和抬头活动(P<0.01) 。
其中某些药物药理研究表明,黄连、龙骨牡蛎、茯苓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 。
【临床应用】
徐氏等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多动症46例,疗效显着 。观察病例46例 。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712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8±2.1年 。符合诊断标准,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精神病、焦虑状态、品行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及顽皮儿童,诊断依据按照美国DSM-IV(1991)标准,ADHD临床表现可分为注意力项和多动项两类,必须至少具备上述两项中各4种表现或上述某一项中8种表现 。①注意力项:易受外来影响而激动;无监督时难于有始有终完成任务;难于持久性集中注意力(作业、游戏);听不进别人在说什么;经常丢失生活及学校用品;在学校课堂注意力分散,成绩不佳;不能组织达到一定目的的活动;一事未完又做另一事 。②多动项:在教室常常离开座位;常未加思考即开始行动;集体活动中常不按次序;常在问题尚未说完时即抢答;难于安静地玩耍;做出过分行动如爬墙,乱跑;参与危险活动;坐立不安,动手动脚,常干扰别人,说话过多 。治疗方法运用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之法,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 。基本方:黄连6g,胆南星9g龙骨15g,牡蛎15g,石菖蒲12g,半夏5g,陈皮6g,茯苓9g,竹茹9g,枳实9g,甘草6g临煎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1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
疗效标准1:治愈: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学习成绩基本达到同龄儿童水平 。好转:动作减少,静坐时间延长,注意力稍集中,学习成绩有所上升 。未愈:症状与学习成绩无明显变化治疗结果:46例中治愈3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 。
【病案举例】
(1)王某,男,8岁 。其母代诉,患儿神思涣散,尤其上课学习,注意力分散,活动过多,难以制约,烦躁易怒,多语不避亲疏 。
其母因担心服利他林西药有不良反应,来我科诊治 。刻下患儿多动多语、神志不守、口秽、喉中有痰、脘胀不适、小便色黄、舌苔白腻、质红起刺、脉滑 。诊断为儿童多动症 。中医属肝脾郁热,痰火扰心,神躁智变 。治以清热化痰,宁神定志 。药用黄连5g,竹茹、菖蒲、生山栀各10g,琥珀(冲)2g,陈皮6g,半夏10g,胆南星4g,远志6g,枳实8g,郁金10g,生甘草4g,钩藤(后下)10g,7剂,水煎服,日服3次,另用朱砂20g,黄连60g,胆南星30g,碾末用醋调和,外敷两足涌泉穴 。复诊,患儿上课注意力分散有所好转,情绪平稳,多语叫喊减少,舌苔薄 。嘱连服原方30剂 。再诊,患儿病情大为好转,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
(2)孙某,女,11岁 。2004年12月11日初诊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半年,成绩明显下降,多动难静,急躁易怒,夜寐不安,时醒时寐,时有遗尿,1个月2次左右 。口臭盗汗,便干,舌红苔腻,脉滑数 。追问病史,该患儿为早产儿,出生后体质较差,经常患上呼吸道感染、厌食等症,外院曾诊断为多动症,予以利他林治疗后出现食欲减退、口干、头晕、头痛、失眠、恶心、心律失常、心悸等不良反应 。家长即停止使用该药,并要求予中药治疗 。根据该病儿的症状、体征,结合苔脉辨证为湿热交阻,治疗以黄连温胆汤主之,予以陈皮10g、制半夏6g、云苓10g、生草6g、竹茹6、枳壳6g、川连3g,治疗2周后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症状稍有改善,从原来的每堂课只能听6min左右延长至10min左右,口臭已除,大便软,舌尖偏红,舌苔薄黄,盗汗多动难静仍较明显,遗尿亦仍有故调整用药,从症状分析目前湿热已除,惟肾精不足症状仍较明显,故予以益肾清心定志,继续治疗6个月后注意力集中情况明显提高,已能集中听讲20min左右,遗尿盗汗情况基本消失,性情已较前有明显改善,期末考试成绩已较前有明显提高 。
【温胆汤加减治儿童多动症医案】按:该儿先天不足,存在肾精不足的情况,起初症状以湿热交阻为标,肾精不足为本,故治疗先以治标为主,予以黄连温胆汤以清热利湿,随后标去治本,故以补肾、定志安心之品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温胆汤是唐代孙思邈所创,载于《千金要方》,临床应用广泛 。
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后世用于治疗眩晕、心悸、嘈杂、癫痫、呕吐等症 。现临床应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取得显着疗效 。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调,多食膏粱厚味易碍脾伤胃聚热生痰,痰热生则心神扰、肝风动而诱发此病;究其病机,①病在心火:小儿生长旺盛,阳常有余,心火易亢,若心火有余,则见心神不宁,神思涣散,多动不安;②病在肝阳:肝为刚脏而性动,体阴而用阳,小儿肝常有余,若肝体之阴不足,肝用之阳上亢,则见性情暴躁,多语多叫喊;③病在脾湿:小儿脾常不足,脾失运化,痰热内生,多见喉中多痰,口秽,舌苔黄腻,脘胀 。参其舌脉,诊为肝脾郁热,痰热相搏,上扰心神 。故以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生山栀平肝泻热,胆南星、菖蒲、远志以增涤痰清窍之功 。《医学准绳大要》中说:“痰饮变生诸症,形似种种杂病,不当为诸杂病牵制作名,以治痰为先,痰饮消,则诸症愈 。”本病虽变化多端,复杂怪异,但只要抓住“有痰作祟”之根源,痰去则病愈 。小儿多动症病程长,迁延不愈,时作时休,西医治疗多以利他林、苯丙胺等,因其不良反应较大,不宜长期大剂量应用 。笔者抓住清热化痰、宁心安神这一关键,应用温胆汤来治疗ADHD,方中黄连、胆南星清热化痰、清心除烦为君;加龙骨、牡蛎、石菖蒲以镇静安神、醒脑开窍为臣,更能加强君药清心开窍之功;佐枳实、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理气宽中,茯苓、甘草健脾渗湿以祛生痰之源,且半夏辛温又能佐制黄连胆南星苦寒之性;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生姜、大枣和脾胃且制半夏之毒诸药相和,共奏镇静安神之效 。另外,当前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禽、肉、蛋、奶成了孩子们每餐必备之物,烧烤炙煿之品不绝于口,这种饮食习惯是多动症患儿发病之重要原因,因此在小儿多动症的治疗过程中,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使患儿有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心理指导,内外合治,相得益彰 。观察结果表明,温胆汤加减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效果明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