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皮肌炎医案

皮肌炎是一种累及皮肤和肌肉的弥漫性炎症性疾病 。仅有肌炎者称为多发性肌炎 。典型的皮肤损害是以眼睑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片,手指关节及肘膝关节伸侧对称性角化性红色斑丘疹,表面有细小鳞屑 。肌肉损害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酸痛、触痛、肿胀、萎缩为特征 。食管、咽部、心、肺、肝等亦可累及 。全身可有不规则发热、关节疼痛、贫血、消瘦、乏力等症状 。皮肌炎在中医属于“肌痹”、“痿证”的范畴 。中医认为禀赋不足气血亏虚于内,风湿热邪侵于外是发病之因 。湿热交阻,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乃发病之理 。
【病案举例】
陈某,女,42岁,干部 。1997年4月10日以“全身皮肤多发红斑伴四肢近端肌痛7个月余,发热10天就诊缘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臂皮肤肿胀疼痛,时轻时重,未系统诊治 。2个月前四肢、面部及躯干部皮肤出现红斑伴近端肌肉疼痛,发热10天 。确诊为皮肌炎 。西医予氢化可的松、雷公藤多苷等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
要求配合中药治疗 。现自诉四肢近端肌痛,双臂不能上举 。午后低热,体温波动在37.3~37.8℃,乏力,纳差 。视诊可见面部、躯干、四肢伸侧均有暗红色斑 。查双上肢肌无力5级 。舌苔薄白、脉沉细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6×10°L,血小板计数110×10/L,血红蛋白94g/L尿常规:尿蛋白(+) 。血沉54mm/h 。血清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73.8U/L(正常值<3/L),肌酸激酶298/L(正常值<192U/L),乳酸脱氢酶208U/L(正常值<133U/L) 。蛋白电泳a球蛋白43.4%,y球蛋白0.1%,抗核抗体(+),狠疮细胞(-) 。肌电图示:双上肢肌源性损害 。现每日氧化可的松150mg静脉点滴,雷公藤多苷30mg口服 。证属肝肾亏虚,寒湿阻络,气虚血瘀 。治宜补益肝肾,益气活血,祛寒除湿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用:生黄芪60g,归尾12g,川芎6g,赤芍12g,桃仁6g,红花6g,生地15g,知母10g,川断15g,枸杞10g,丹皮10g,紫草15g,益母草30g,鸡血藤30g,海风藤15g,络石藤15g 。每日1剂,水煎200ml,早晚温服 。服药10剂,体温降至正常,皮肤部分红斑消退,肌痛减轻 。复查血尿常规正常 。血沉28mm/h,谷草转氨酶18.9IU/L,血清丙酮酸酶86IU/L 。氢化可的松减至每日100mg守方继服30余剂 。复诊时皮肤红斑消退,肌痛不明显 。化验肌酶谱及免疫指标恢复正常 。停用氢化可的松及雷公藤多苷,改泼尼松15mg每日口服 。守方继服月余,病情稳定,随访1年未复发 。17按:本病在中医学中多属“肌痹、痰证”之范畴 。《黄帝内经》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皮肌炎医案】对本病的基本特征具有较明确的记载:“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 。对其病因病机,《济生方·诸痹门》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本患阳气虚极,复感寒湿,血凝于肌则紫斑成片,气虚不运,寒凝血滞,不通则痛,故四肢肌痛,触之痛剧,瘀血内阻,久则化热,故午后低热 。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三藤”散寒除湿,川断、枸杞补肾益气,生地、知母、丹皮、紫草、益母草凉血清热化斑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地配知母尚可拮抗激素治疗之不良反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