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加减治高脂血症医案、配方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系指血浆中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由于血浆中脂质大部分与血浆中蛋白质结合,因此本病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血脂包括类脂质及脂肪,类脂质主要是磷脂、糖脂、固醇及类固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 。
【临床应用】
1.杨雨鸣用二陈汤加减治疗老年性高脂蛋白血症56例,并以该病50例(以西药非诺贝特治疗)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国家类固醇规划于1993年发布的ATPⅡ标准,并经饮食治疗3个月后各项指标未见明显改善 。总病例数106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56例,年龄46~65岁,平均58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36例,冠心病史者27例,脂肪肝病史者18例 。对照组50例,年龄47~66岁,平均56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36例冠心病史者23例,脂肪肝病史者17例 。所有病人均以低脂饮食为前提,治疗组以二陈汤为主方,加香附、泽泻、丹参、山楂、鸡内金,痰湿甚者加苍术、海藻,瘀血甚者加红花、三七,脾气虚者加党参、白术,肝肾阴虚者加何首乌、知母、桑寄生 。每日1剂,分早、晚各煎服1次;对照组以西药非诺贝特口服,1次100mg,1日3次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 。
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有降脂作用的药物 。根据ATP方案,TC、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理想水平者为显效,达到临界水平者为有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26.8%),有效39例(69.6%);对照组显效为10例(20.0%),有效为25例(50.0%) 。通过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两组在治疗后显效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 。两组在治疗前后TC、dl-c、hd-C的改善,差异均有显着性(分别为P<0.01,P<0.05);治疗前后TC、LDL-C的下降值,两组差别无显着性(P>005);治疗前后hL-C的上升值,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别有显着性(P<0.05) 。
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有8例出现胃肠道不适的症状,3例出现肝功能异常 。
【二陈汤加减治高脂血症医案、配方】2.林柏以加味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42例 。其中男性34例,女性48例,年龄(59.92±12.21)岁 。未服用降脂药物或降脂药物已停用4周以上者 。血脂增高符合以下条件:TC≥5.17 mmol和(或)TG≥1.24mmolL其中TC及TG均增高40例,单项TC增高20例,单项TG增高22例 。除外有肝肾等疾患及内分泌疾患所致的继发高脂血症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42例,全部采用中药加味二陈汤 。方药组成:制半夏、陈皮、泽泻各15g,茯苓、川芎、水蛭各10g,大黄末3g(冲服),甘草6g气虚加党参、黄芪;肝肾不足加何首乌、黄精;脾肾阳虚加仙灵脾、肉苁蓉 。以上中药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 。4周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影响降血脂的药物 。B组40例全部服用浙江嘉兴制药厂生产的非诺贝特,每次100mg,每日3次 。所有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8周分别测定TC、T、HL-C,以及血糖、AST、ALT、血尿素氮、肌酐 。按卫生部1988年颁发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判定 。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升高>0.26mmol/L;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升高0.10~0.26mmol/L;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治疗结果:A组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4%;B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 。A组总有效率略高于B组 。A组和B组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8周查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ALT、AST无统计学差异 。
3.杨传印以二术二陈汤治疗痰湿型高脂血症94例 。其中门诊患者63例,住院患者31例;男57例,女37例;平均年龄61.6岁;伴有冠心病33例,高血压病31例,2型糖尿病17例,脑梗死11例,脂肪肝59例;TC≥6.2 1mmol171例,Tg≥2.26mmol/L55例,HL-C≤0.91 mmol32例 。方药组成:苍术9g,白术12g,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5g,乌梅6g,生姜6g,炙甘草6g伴瘀血征象者加丹参12g,川芎9g;痰湿盛者加紫苏子12g,白芥子12g;胃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2g 。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0天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降血脂药物,普通饮食,30天后复查C、Tg、L-C临床控制:治疗后血脂检测恢复正常(tc<5.72mmol/l,g<1.81 mmol,dl-c>1.04molL);显效:治疗后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C上升≥0.26mmo/L;有效:治疗后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TC下降≥10%且<20%,TG下降≥20%且<40%,LC上升≥
0.14mmol/L但<0.26mmo/L;无效:治疗后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或改善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治疗结果:94例高脂血症患者经30天治疗,临床控制13例,显效23例,有效51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9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 。
4.刘晖等以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86例 。160例高脂血症病人全部来自于门诊,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6例,男48例,女38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53.0±10.9)岁;病程5个月~22年 。对照组74例,男44例,女30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2.0±9.9)岁,病程3个月~21年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以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 。方药组成:当归10g,生地黄10g,赤芍10g,芎10g,三七10g,丹参15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20g,泽泻10g,黄芪15g,茵陈15g,决明子15g,山楂10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200ml分早、晚餐后温服,8周为1个疗程 。对照组以地奥脂必妥片治疗,每次3片,每日3次,分早、中、晚餐后服用,8周为1个疗程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取空腹静脉血测定TC、TG、LL-C、HDL-C,观察期间停服其他降血脂药物,避免使用影响脂质代谢的其他药物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1998年公布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 。显效: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hdL-C上升≥0.26mmol/L有效:TC下降10%~20%或TG下降20%40%,或HDL-C上升0.10~0.26mmoL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上升者 。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HDL-C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TC、TG、LDL-C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 。
提示治疗组在调节TC、TG、LDL-C方面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
【病案举例】
朱某,男,49岁,2003年11月24日初诊形体肥胖,身高1.68m,体重87kg,体检时发现血脂增高,服降脂西药效果欠佳,且近2个月感胸闷不适,前来就诊 。观其面部皮肤油腻,舌暗红、苔黄厚,脉弦滑按之有力 。血脂检测:TC7.98mmol/l,tg11.06mmolL,DL-C0.9 5mmol5.心电图示:前侧壁心肌呈缺血型改变 。辨为痰湿瘀阻证,治以涤痰除湿、化瘀消脂二术二陈汤(苍术9g,白术12g,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5g,乌梅6g,生姜6g,炙甘草6g)加紫苏子12g,白芥子12g,焦三仙各12g服药14天,胸闷不适感消失,守原方继服1个月后复查血脂,TC7.01mmol,tg3.55mmoll,hdl-c1.08mmol/L,嘱其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以善其后 。
推荐阅读
- 二陈汤加减治发热性疾病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糖尿病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内分泌失调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甲状腺腺瘤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呃逆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食道癌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消化性溃疡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医案、配方
- 二陈汤加减治腹泻医案、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