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散加减治共同性斜视医案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共同性斜视医案】共同性斜视为眼位偏斜不能被融合机能所遏制,眼球运动无障碍,各种方向注视时斜视程度(斜视角)保持恒定者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正气不足,卫外失固;或阴血亏少,脉络空虚,风中经绍;或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痰湿内生,复感风邪,风痰阻络;或因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风动夹痰;也有因中风后遗,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或头部外伤,经络受损,瘀血停滞 。以上诸因,均可导致眼部受邪一侧的经络气血运行不利,筋肉失养,弛缓不用本病发病与风、痰、气滞、血瘀均有关 。若起病突然,兼恶寒、头痛、恶心者,为外风所致;若患者素有高血压、头晕耳鸣而发病者,为阴虚阳亢,升动太过则动风,风阳煎灼津液生痰,风痰上壅,窜扰经络,血脉涣散而致 。若患者平素脾胃虚弱,风痰上壅,阻滞脉络,气血不行,则筋肉失养而不用 。总的治则是祛风通络 。
【病案举例】
某男,20岁,因感冒1周后突然出现复视,于1997年10月5日来眼科就诊 。自述感冒时发热,服西药后热退,1周后视物双影,眼球活动欠灵活,伴有双目胀痛,易疲劳,头晕 。眼科查双眼视力1.2查眼位:右眼注视+14△,左眼注视+14,远近注视斜视角相等 。双眼球活动不受限 。双眼屈光间质清 。眼底正常 。复视像检查水平同侧复视,各注视方向复视像分开距离相等 。眼肌特殊检查:同视机检查Ⅰ级重合+15°,Ⅱ级+15°~+24°=9°,Ⅲ级未查出 。
Hess屏检查 。双眼内直肌亢进,诊断: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患者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为风热上扰,目络受阻 。给予清热祛风通络之法,处方:金银花10g,连翘10g,黄芩10g,杏仁10g,僵蚕10g,全蝎5g,赤芍、白芍各10g,白茅根20g,菊花10g,荆芥穗6g,苦参10g 。同时针刺风池、太阳、丝竹空、瞳子、外关、合谷、中渚、阳陵泉,四穴一组,每天一组穴位,进针提捻2分钟,留针20分钟,两组穴位交替进行,治疗1周后患者眼痛胀症状缓解,复视明显好转,仍感向下视时双影,有疲劳感,舌脉无变化 。中药在前方基础上加减,眼疲劳加菊花10g、决明子10g、葛根10g;痰湿重加莱菔子10g、佩兰10g、陈皮10g,共服中药42剂,针灸50次 。为巩固疗效,给六味地黄丸和防风通圣丸口服,2个月后,患者眼症状消失,视物正位、清晰,无疲劳感 。眼科复查:眼位正,双眼球活动正常,复视消失 。Hess屏查:双眼肌力正常 。同视机检查级重合0°,Ⅱ级-4°~+15°,Ⅲ级-4°~+9
5° 。临床治愈 。
按: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主要与外展神经麻痹相鉴别 。后者表现内斜视,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复视像在麻痹眼距离加大,眼球运动受限 。除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外,观察半年以上如斜视角无变化则需手术治疗 。此例患者经神经内科会诊未发现异常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为后天突然发生的内斜视,伴有复视,斜视角在各方向注视都相等,复视像为水平同侧分离,各方向距离相等,眼球运动正常,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的一类特殊类型的斜视,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多数人认为与融合功能失调有关,本病在临床上与开散麻痹很难鉴别 。此案属《秘传眼科龙木论》中描述的通睛,《证治准绳·七窍门》曰:双目通睛“动时所患目珠偏斜,视亦不正…目病风热攻损,脑筋急缩者…” 。风热上攻,热盛生风,挟痰阻络而目视偏斜,故用金银花、连翘、黄芩以祛热邪;用菊花、荆芥穗、全蝎、 。
以平肝疏风;用苦参、白茅根、僵蚕以化痰利湿;针风池祛风;曲池、外关、合谷清热 。药针合用,相得益彰,使热清窍通而通睛愈 。
推荐阅读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脸缘炎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浅层点状角膜炎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春季性结膜炎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儿童口疮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性交阴道痉挛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子宫肌瘤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不孕症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