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慢性支气管炎医案
慢性支气管炎是以反复咳嗽、咳痰或伴喘息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所以又有“老慢支”之称 。据资料统计,我国5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5%左右 。患者有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咳痰史,喘息可常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及肺心病体征,两肺常可闻及水泡音 。多发生在秋冬寒冷季节,每因受凉感冒而反复诱发,天气转暖后则逐渐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
中医治疗慢支疗法很独特,对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缓解期需要分别进行辨证论治,对证下药 。慢性支气管炎在缓解期多表现为虚证,主要是肺脾肾脏虚损,功能失调所致 。参苓白术散健脾和中、渗湿化痰,临床运用其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
【病案举例】
1.王某某,男,50岁,农民,东安县大庙口镇黑溪村人 。1993年11月15日初诊 。自诉:咳喘10余年,加重10天 。现咳嗽气喘,痰多色白多沫,胸闷不适,神疲倦怠,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缓滑 。西医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此乃中医咳喘病,证属脾虚不运,痰浊阻肺 。急则治标,治宜降气平喘,止咳化痰 。处方:炙麻黄10g,苏子12g,白芥子10g,莱菔子0g,法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2g,厚朴10g,沉香6g(后下)桔梗10g,党参10g,甘草10g 。文火水煎服,忌鱼腥烟酒 。服5剂后喘咳顿减,痰量减少 。
再以参苓白术散化裁,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以固其本 。处方:党参、茯苓各12g,淮山药15g,白术、陈皮、法夏、桔梗、苏子、补骨脂、杏仁、炙甘草各10g,沉香6g(后下 。10剂后,喘咳已平,精神转佳,纳运如常 。后以参苓白术散为基本方加减调治月余,病情稳定,临床治愈 。
按: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痰之本源为脾虚不化水湿,而湿聚成痰 。此案病者咳喘痰多胸闷不舒,舌淡胖,苔腻,脉滑,为痰浊内阻 。纳少,腹胀,便,为脾湿失运所致 。故用麻杏二陈汤以治其标,后用参苓白术散以固其本,脾气得健,水湿得运,痰源以绝,喘咳自愈 。
2.王某,男性52岁 。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余年,平时常易咳嗽,伴喉痒,咯痰粘稠,面色不华,胸闷,纳呆,便溏,神疲乏力 。
脉濡滑,舌苔腻,边呈齿痕,属肺脾两虚,痰湿内盛所致,法当健脾除痰,肃肺止咳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制半夏10g,陈皮10g,象贝母10g,白僵蚕10g 。服药2周,咳嗽痰出已少,喉痒缓和,胸闷稍,脉舌如前,继服上方2月余,咳嗽渐平咯痰量减,面稍红润,食欲增进,神疲乏力减轻,精神转旺,舌边齿痕消失 。改服参苓白术丸,每日3次,每次3g,温开水送服,以资巩固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慢性支气管炎医案】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聚湿生痰,痰生于脾而贮于肺,肺虚常受痰湿内扰,清肃失令,咳嗽已故咳嗽之症,易治亦不易治,外邪袭肺引起的咳嗽易治而愈内伤痰湿引起的咳嗽,每多反复发作 。清代林琴有“因痰致咳者,痰为重,主治在脾”之说 。健脾培土,可杜痰源,痰少咳自减,以参苓白术散之治,颇切合病机,虽起效甚慢,但功不可没 。
推荐阅读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支气管扩张医案
- 蝉蜕灯芯草作用功能
- 家常炒饭怎么做好吃
- 经典简单的一句话个性说说 我是个性子散漫随处可活的人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碰撞乳房后带下量多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咳嗽晕厥综合征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汗证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温热狂躁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头痛如虫行医案
- 孤寂伤感爱情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