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杀人不用坐牢”( 四 )


男主建议她不要对分尸案紧追不舍 , 以后再慢慢调查 , 她反问等到什么时候 , 等被害人父母咽气的那天吗?
她作为司法从业者且不能妥善解决自己的问题 , 何况是普通的父母呢?

她也知道自己的做法确不符合规定 , 确实会被人指责 , 甚至会影响到案件的结果 , 但还是顶着被所有人不理解 , 被上司指着鼻子大骂的压力 , 坚持要找出事情的真相 。
因为她能对被害者父母的心情感同身受:孩子回不来了 , 但至少要查明真相 , 严惩凶手 。
男女主对于少年犯的态度其实差不多就代表了当下的两个主要阵营 。
普通人出于正常的朴素道德 , 自然会赞同女主的果决 , 可是男主的善意和犹疑并不代表他脑子不好 , 他也是另一种意义的专业态度 。
他做的是真正“符合规定”的事 , 事实上如果没有他和少年犯们保持联系 , 很多消息也不能顺利得到 。 他虽然反对女主的很多做法 , 但关键时刻都是绝对支持她的 , 毕竟法官有查明案件的职责 。
很多情况下案件的复杂并不是由于案件本身 , 而是因为案件牵扯到的各方利益 。 少年犯的犯罪率变高 , 恶性程度变强 , 而《少年法》却没有相关的变化 , 导致很多人明确提出反对意见 。
受害人与少年犯的家人们自然有各自的考虑 , 法官也并不是完全就案件本身进行处理 。 社会影响 , 行业矛盾 , 乃至法官与律师的私人恩怨 , 领导个人的意志和仕途 , 都会影响案件的判决 。
接受女主的建议 , 给少年犯重判的上司 , 也有自己的立场 。


作为成年人 , 我们都应该挺懂这种“复杂”还有无力感 。 但恰好很多人正是利用了这种复杂和无力 , 满足了他们自己的私欲 。 作为旁观者 , 我们尚且能感到痛苦悲愤 , 真当我们自己身处其中的时候 , 可能不仅讨不回所谓的公道 , 连“希望悲剧不要再现”这样的愿望 , 都算奢求 。

【“我,杀人不用坐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