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0年10月7日 , 一位年轻人在玩手机时 , 视线停在一条位于海南三亚的寻亲信息上 , 而这位年轻人是贵州吴家的吴宇(代名) , 是求助者的侄子 。
吴宇回忆起了儿时的片段 , 当年吴位坤大学放假回家的时候 , 会带着他去田野放牛玩耍 , 还会教他们唱歌画画 , 对于他来说 , 回忆里的吴位坤是一个聪明亲切的人 。
他看着手机屏幕里既陌生又熟悉的信息 , 经核对后 , 吴宇(代名)确定这个人便是他们家二十余年以来一直寻求的家人吴位坤 。
村里之星 , 吴家之光在吴宇的印象里 , 吴位坤可以说是他幼时注目的榜样 。
十二年寒窗苦读之路 , 吴位坤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 在1993年 , 他被贵州民族学院(现贵州民族大学)录取 , 用行动证实了知识改变命运 。
他是村里出的第一位大学生 , 是村里的明星人物 , 农田里竟蹦出了一个文化人 , 邻里街坊都纷纷向吴家投来羡慕的眼光 , 吴家更是激动不已 。
【男子深陷传销二十年,父母去世都未现身,2020年再见已是癌症晚期】吴位坤家里排名最小 , 和两位哥哥年龄差都超过了20 , 不识字的父母亲并没有为他提供文化氛围 , 他自己摸索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 他的成功实属不易 , 吴家一家子都十分为此自豪 。
1993年的夏天 , 吴位坤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 , 踏上了求学之路 , 来到了离家200公里的贵阳市 。
在大学生活中 , 尽管被忙碌的学习填满了档期 , 吴位坤的心里一直记挂着家人 , 我们现在手机随手可发的一个消息 , 在那个时候是需要时间与精力的 。
吴位坤靠着书信与电报 , 维系着远距离的思念 , 千山万水之外的家人们 , 每每读到他的信与电报 , 看到书信里孩子的生活状况和蕴藏在信中的思念 , 吴家人围在一起 , 每一个人不禁心头一暖 , 在劳累的生活中 , 这个懂事的孩子是送来的温暖足以消除疲惫 。
虽然各自相隔百里 , 但这一封封的书信与电报 , 里面的无尽牵挂都成为彼此努力生活的动力 , 一切都在稳步向好 , 吴家人也盼望着吴位坤学成归来 。
渐渐断联 , 迟迟未归的吴家大学生可在1997年 , 吴位坤毕业之际 , 吴家人却等不到远方寄来的电报 , 刚开始一段时间 , 他们心想孩子在忙毕业找工作的事情 , 抽不出时间 , 但随着距离上次收到电报的日期越来越远时 , 吴家充斥了满满的担忧 。
那段时间家中年迈的祖母在家里来回踱步 , 又久久守在电报机前 , 对着电报机喃喃自语 , 嘴中无非是那几句 , “孩子最近过得怎么样 , ”“在大城市生活得还好吗?”“最近怎么没给家里报平安了 。 ”但是远在贵阳的吴位坤并不知道家里情况 。
1997年6月份 , 到了毕业的时间 , 吴家人的电报机也安静地彷佛像个摆设 , 但这个电报是家里唯一能和吴位坤联系的桥梁 , 而如今断了联系 , 一直以来只能等待的吴家人 , 再也静坐不了 , 打算到他就读的大学找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