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缺铁性贫血医案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贫血 。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是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二是铁的吸收不良,三是失血过多等,均会影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存而发生贫血 。其主要症状有皮肤黏膜、口唇、指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等 。严重时可出现心慌、气短,甚至心脏扩大等 。根据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中“虚劳”、“虚损”、“萎黄”、“黄肿”和“黄胖”等范畴 。
【病案举例】
1陈某某,女,65岁,农民,东安县紫溪市镇人1995年10月8日初诊 。自诉:头晕乏力,纳差,气短1年余 。曾在某医院化验检查诊为缺铁性贫血 。经口服铁剂,肌注维生素B12等,治疗月余效果不显,要求服用中药治疗 。现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口唇淡白,皮肤干燥,头发易脱,爪甲不荣,食欲不振,嗳气,脘胀便溏,舌淡瘦,脉细缓 。胃镜检查示:萎缩性胃炎中医属虚劳范畴,证属脾气虚弱,气血双亏之证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
处方:红参(另炖服)10g,焦白术12g,茯苓10g,炒扁豆30g,陈皮10g,砂仁10g,炒薏苡仁30g,莲子肉2g,阿胶珠(烊化)15g,熟地黄12g,鹿角胶(烊化)12g,龟版胶(烊化)10g,白芍15g,鸡内金12g,炙甘草10g 。文火水煎服 。禁油腻辛辣之品 。多食泥鳅、鳝鱼、苋菜、胡萝卜等膳食 。服药10剂,头晕减轻,心悸已停,纳食增进 。效不更方,继服本方20剂,诸症消失,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 。
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失职,水谷不化精微,气血生化乏源,脏腑失营,虚劳乃生 。本例虚劳乃由脾虚所致,以参苓白术散为基本方,益以血肉有情之品以补不足而促生机,药中病的,故有效验 。
2.女,34岁 。1989年4月5日就诊,病起二月,头晕心悸,健忘少寝,纳呆乏味,面色萎黄、大便溏薄2~3次/日 。血红蛋白85g/L,红细胞2.95×102/L,舌苔薄腻脉象濡软,心脾虚亏,拟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加味治之 。予党参白术、扁豆、山药、莲子心、薏苡仁、黄芪、熟地、酸枣仁各10g砂仁6g、炙甘草6g,3剂 。服药后诸症好转,再以十全大补丸调理3个月而愈 。复查血蛋白110g/L;红细胞3.8×102/L15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缺铁性贫血医案】按:参苓白术散方中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山药,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莲子心健脾止泻;砂仁调气行滞;桔梗保肺防燥,实为治疗脾胃气虚而夹湿之良方 。汪昂:此是太阴、阳明药也,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本方所治病证均有病程长,症状轻的特点,本方略偏温燥,故阴虚火旺者慎用,气阴两虚及阴虚兼脾虚者需酌情使用 。
推荐阅读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高脂血症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痛风性肾病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泌尿道结石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尿路感染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胃脘嘈杂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胃痛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泄泻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肠癌术后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小肠黏膜脱落症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