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消毒饮加减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医案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侵犯角膜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其发病率居于各类角膜炎之首,病情顽固,易于复发,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近年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引起,分为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原发感染是指病毒初次侵犯人体,多见于6个月~5岁的婴幼儿,可引起恶性滤泡性结膜炎,伪膜性结膜炎或树枝状角膜炎,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 。病变终结后病毒常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内,当人体全身或局部免疫力降低时,侵犯眼部的病毒可引起角膜炎,致使角膜浸润混浊,出现沙涩疼痛,羞明流泪,视力减退等症,称为复发感染 。
本病属于中医“聚星障”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热或风寒,上犯黑睛,或素体肝旺,复受风邪、风火相搏,上攻黑睛,或过食煎炒五辛,脾胃蕴积湿热,熏蒸黑睛,或素体阴虚,热病后伤津耗液,虚火上炎,灼伤黑睛所致 。上述因素均可导致邪聚黑睛,黑睛混浊,视物模糊 。治疗宜疏风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为主 。
【病案举例】
任红苗等观察HSK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38例42只眼,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20~65岁,病程1~3个月,其中树枝状角膜炎19只眼,占50%;地图状角膜炎6只眼,占15.8%;盘状角膜炎13只眼,占34.2% 。初发者27例,复发者9例,其中2例复发4次 。对照组30例30只眼,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66岁,病程1~4个月;其中树枝状角膜炎18只眼,占59.3%;地图状角膜炎5只眼,占16.6%;盘状角膜炎7只眼,占24.1% 。初发者19例,复发者11例 。
治疗方法:观察组取干扰素0.5ml在0.5%丁卡因表面麻醉下行球结膜下注射,每周2次,干扰素10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 。应用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的同时,辅以五味消毒饮(主要成分有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夏枯草、草决明、蝉蜕、黄芪、白术等)加减治疗,水煎服,日1剂,日2次;对照组除未服中药外,其余治疗同观察组 。辅助治疗两组均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AD;对并发虹膜炎病例,给予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对深层盘状角膜炎者,给予氟美松滴眼液治疗 。
结果:观察组治愈35只眼,治愈率83.3%,好转6只眼,无效1只眼;对照组治愈18只眼,好转8只眼,无效4只眼,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复发率:全部病例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治疗组有效41只眼,复发1例,复发率2.44%;对照组有效26只眼,复发5例,复发率19.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 。
按:HSK为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特点是潜伏与复发,至今尚无理想的特效治疗药物 。干扰素系广谱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的繁殖,长期使用干扰素效果有下降趋势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不外乎风热毒邪或肝火炽盛、风火热毒凝聚上攻黑睛治疗宜疏风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为主 。任红苗应用干扰素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本,,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医案】病,方中金银花、菊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蝉蜕、草决明祛风解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柴胡、蒲公英等有抑制病毒作用,加用黄芪、白术等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人体的正气,从而加速治愈 。可见应用干扰素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可加强机体抗病毒和清除潜伏病毒的能力,并能调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干扰素诱生及抗病毒作用 。从治疗结果看,中西医结合治疗HS可起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并缩短疗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