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加减治过敏性鼻炎医案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据统计,变应性鼻炎约占全部鼻炎的40% 。临床上一般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型 。另有一型由非特异性的刺激所诱发、无特异性变应原参加、不是免疫反应过程,但临床表现与上述两型变应性鼻炎相似,称血管运动性鼻炎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刺激可来自体外(物理、化学方面),或来自体内(内分泌、精神方面),故有人看作是变应性鼻炎,但因在机体内不存在抗原-抗体反应,所以脱敏疗法、激素或免疫疗法均无效 。主要原因有吸入性变应原(如尘埃、尘螨、真菌、动物皮毛、羽毛、棉花絮、植物花粉等),食物性变应原(如鱼虾、鸡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及磺胺类药物、奎宁、抗生素等药品),接触物(如化妆品、汽油、油漆、酒精等),其他原因有某些细菌及其毒素,物理因素(如冷热变化、温度不调),内分泌失调或体液酸碱平衡失调,也可有多种因素同时或先后存在 。主要症状为鼻痒和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但急性反应趋向减弱或消失时,可减少或变稠厚,若继发感染可变成黏脓样分泌物;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持续性,亦可为交替性;嗅觉障碍 。过敏性鼻炎是常见的鼻部疾患,属中医学“鼻鼽”的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颇不一致,但都认为本病的发作与外界因素有密切关系,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 。其病因病机多为气阴不足,藩篱失职,或肺虚气,或脾阳不振,或肾阳不足,以致内无温养脏气之火外乏抵御细菌之力,异气外邪乘虚而发为本病 。该病表在肺,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一定关系,故以温阳扶正固本组方,根据临床症状灵活运用 。
【临床应用】
潘氏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效果 。运用时加大细辛用量可达6~12g,并加苍耳子9g,藁本15g,白芷3g治疗结果:治愈21例,好转7例,无效2例;疗程最短3天,最长10天 。张氏用小青龙汤加苍耳子散治疗386例,并与对照组作比较,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
刘氏2等在1993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液氮在鼻腔相应部位冷冻,配合小青龙汤内服治疗变应性鼻炎108例,取得满意疗效 。
治疗方法:冷冻治疗:1%丁卡因鼻腔表面麻醉(鼻甲肥大者加用麻黄素),以液氮为冷冻剂,用冷冻探头按接触法加压冷冻下鼻甲前端、鼻丘部、中鼻甲后端外侧以及呼吸区黏膜,每次冷冻20~30s,融化后复冻1次,即两冻两融,双侧同时进行 。冷冻结束,用麻黄素棉片轻压创面,以防冻后血管扩张出血 。2周后复诊,必要时重复冷冻治疗1次 。连续2次冷冻无效,即放弃本组 。108例中,冷冻1次75例,冷冻2次33例 。中药治疗:小青龙汤煎服冷冻,当日开始服药,连服14剂,每剂药早晚各煎1次,大火煮沸后小火温20min先以其蒸汽熏鼻,待降温后,再饮其药液 。2周后复诊,根据病情可°,,
加服7~10剂 。随访中,如病情有反复,可按原方随症加减继续服用 。结果:近期显效64例,占59.3%,有效35例,占33.4%,无效9例,占8.3%,总有效99例,占91.7%;远期(跟踪1年)显效48例,占44.4%,有效43例,占39.8%,无效17例,占15.7%,总有效91例,占84.3% 。
【小青龙汤加减治过敏性鼻炎医案】朱氏3等用本方治疗本病36例,基本方麻黄、桂枝、半夏各9g,白芍、千姜、五味子、甘草各6g,细辛3g前额头痛者加白芷6g,发热者加生石膏20g,日1剂,水煎服,5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用药期间嘱患者避免与过敏原接触治疗前后均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及鼻部检查情况 。结果:痊愈12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 。
王氏等对过敏性鼻炎拟定解表散寒、宣肺健脾之法,用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化裁,疗效颇佳 。选用麻黄g,桂枝6g,细辛3g,防风10g,黄芪15g,白术15g,半夏9g,五味子6g,白芍9g,生姜12g,甘草3g为基本方 。鼻痒甚者加蝉蜕6g;鼻塞甚者加麻黄10g,苍耳子10g;鼻涕多者重用五味子、白芍;鼻黏膜水肿明显者加茯苓15g,猪苓10g;下鼻甲肿者加牡蛎15g,贝母10g;兼有发热流黄稠鼻涕者去麻黄、桂枝加桑叶15g,枇杷叶15g,黄芩9g;兼见头痛者酌加白芷、羌活、蔓荆子、藁本、柴胡等;兼有哮喘者加杏仁、桔梗适量;兼有神疲气短、胃纳欠佳者酌加党参、山药、薏苡仁;患者年龄偏高,素有阴虚证者除服上药外加服金匮肾气丸,1日2次,1次1丸 。运用上方治疗78例过敏性鼻炎,一般服用7~14剂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者)48例;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但感冒后调理数日或十数日方愈者)21例;无效(服药后无明显好转)9例,有效率为88.4% 。
张氏等于1992年1月~1995年1月应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386例,效果满意 。处方麻黄、柴胡、五味子各10g,细辛3.5g,半夏、白芍、桂枝各12g,干姜8g,生甘草6g,1日1剂,煎2次,分4次服,10天为1疗程 。服用1~2个疗程,用药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2.8年不等 。结果:显效164例,占42.4%;有效177例,占45.9%;无效45例,占11.%,总有效率88.3% 。
桑氏等对于本病诊断明确者,均投以小青龙汤煎剂,每日1剂,3天为1个疗程 。结果:痊愈26例,显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3% 。
日本学者选取1991年1月~1993年2月就诊的变应性鼻炎(以室内尘埃、螨为主要抗原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7,全部患者均连续服用小青龙汤4周,7.5g/d,分3次于两餐之间服用,此期间不并用他药,并每隔1~2周观察一次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总体改善率为64.7% 。发作性喷嚏、鼻涕、鼻塞的改善率均为68.8%,日常生活障碍改善者未过半数 。鼻镜检查的结果:鼻黏膜肿胀、水性分泌量显着改善,改善率为68.8%,但鼻黏膜色泽和鼻涕性状改善率低 。重度病例中,中度改善以上者占63.%;中度病例中,中度改善以上者占66.7%,总体有效率为64.%仅1例出现轻度胃痛(未处理可续服) 。患者对小青龙汤评价良好者占66.7% 。综上所述,认为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
孙氏等采用液氮冷冻与中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常年性鼻炎,随访1年以上的280例,显效及治愈230例,占82.1%;有效42例,占15%;无效8例,占2.9%,总有效率971% 。用液氮冷冻鼻中隔前上方、鼻丘或下鼻甲,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 。口服中药小青龙汤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
马氏9等用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显效25例(50%),有效18例(36%),无效7例(14%),总有效率86%其中32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其余18例治疗2个疗程 。
马场骏吉10选1993年6月~1994年1月治疗的常年变应性鼻炎92例为研究对象,小青龙汤给药量为9.0gd,分3次服,共服药2周 。年龄12~72岁(平均30.2岁),重症42例,中度60例,轻症5例 。结果:显着改善11例(12.0%),中度改善30例(32.6%),轻度改善36例(39.1%),不变11例(12.0%),恶化4例(4.3%) 。小青龙汤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
金氏选择1996年1月在韩国汉城永东汉医院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7~49岁)228例为对象,分为2组 。第一组102例,给予小青龙汤;第二组126例,给予小青龙汤加辛夷,均用煎剂,1日3次,于饭后1h后服用 。对7~13岁患儿给予1/2成人量 。经412周治疗,第一组流涕、鼻塞、嗅觉障碍有效率分别为84%、75%、50%;鼻黏膜充血、鼻甲肿大有效率均为70%;鼻内分泌物减少82% 。第二组流涕、鼻塞、嗅觉障碍有效率分别为93%、86%、73%;鼻黏膜充血、鼻甲肿大有效率均为85%;鼻内分泌物减少92%以上 。结果表明:小青龙汤加辛夷对流涕、鼻塞的疗效比小青龙汤提高了10%,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
鄂氏2治疗组采用加味小青龙汤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变应性鼻炎8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过敏的功效 。
王氏等对43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运用加味小青龙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gE水平,发现治疗前后IgE有显着差异,表明该方剂对治疗过敏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
李氏等将80例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期合并过敏性鼻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治疗,对照组3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近,但治疗组(64%)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肺通气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其血清及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因此,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并哮喘有良好的疗效 。
【病案举例】
1.吕某,男,29岁,患过敏性鼻炎3年,经常阵发性流涕,喷嚏频作,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着 。检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辨证:风寒外袭,肺气失宣 。处以小青龙汤:麻黄9g,桂枝9g,半夏9g,白芍9g,干姜6g,五味子6g,细3g,甘草6g,3剂,日煎服1剂 。4月25日复诊,上方服3剂即愈,现又复发 。脉症同前,予原方3剂 。半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
2.郭某,男,63岁 。1983年5月22日初诊自述流涕喷嚏10天,鼻塞鼻痒,但寒不热,无汗,纳呆,口不渴,疲乏无力8年前在省级医院耳鼻喉科确诊为过敏性鼻炎,经常滴氯麻液,口服扑尔敏及中药,久治不愈 。症见体质瘦弱,面色白,舌质淡,苔白薄,脉浮濡 。辨证:气血两虚,肺感风寒 。治则:辛温解表,温肺补气 。小青龙汤加味:麻黄9g,桂枝9g,半夏9g,细辛3g,五味子6g,白芍9g,干姜6g,甘草6g,党参15g,予3剂,日煎服1剂5月25日复诊,诸症大减,继用原方3剂以善后,追访数年未复发 。
3.杨某,男,81岁 。10余年来经常突发鼻痒、鼻塞、流清涕及喷嚏,在某省级医院诊为过敏性鼻炎 。西药治疗,其症状只能缓解于临时,中药银翘散、苍耳子散等亦无效 。1979年4月15日来诊 。检查:舌质淡红,少苔,脉滑缓,血压29./10.7kpa辨证:肝阳上越,风寒袭肺 。小青龙汤加味:麻黄6g,桂枝6g,姜3g,细辛3g,白芍9g,半夏9g,五味子6g,石决明30g,川牛膝15g,菊花9g,甘草6g 。予3剂 。药后1剂症减,3剂痊愈,血压幅度无波动 。
安: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证候,属中医学“鼻鼽”范畴 。证属风寒外袭,邪犯外窍 。肺主气而司呼吸开窍于鼻,故鼻为肺之门户 。风寒外袭,而鼻首当其冲 。风为阳邪,善行数变,寒为阴邪,易于凝滞 。风邪挟寒,侵袭肺系,清窍为之闭塞,鼻痒喷嚏以生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受阻,停积为涕,滑滑而下,不可遏止 。正如《内经》
所云:“形寒饮冷则伤肺”,“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故本病正气虚亏为本,风寒外邪为诱因,流涕喷嚏等水气证候为标,是外因通过内因而产生的病理改变 。小青龙汤,原为伤寒太阳发汗行水方剂,用此方治疗本病,主要依据其温肺散寒、化气行水的性能 。方中麻、桂祛风散寒,温肺行水;半夏降逆燥湿;芍药调和营卫;细辛走窜透窍;干姜温通化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并制诸药温燥之性;甘草和中,缓急益肺;体弱气虚加参以助正气,促进证候之改善,有宿疾者,当顾其原病而化裁之 。
以上3例,证候相同,同中有异 。例1为单纯型,且体壮气盛,处以小青龙汤原方 。例2为气血虚亏,加用党参补气以养血,增强机体抗病功能,以促疾病之向愈 。例3伴有高血压病,原方增平肝潜阳药,免致因麻、桂等辛温燥热药物使血压上升,故收效皆很满意 。154.患者,男,17岁 。1999年3月10日就诊 。患者咽痒、鼻痒、喷嚏、流清涕2年,每逢气候寒冷或春暖花开时即易发病 。此次因气温下降,寒流来临而复发,症见咽痒鼻痒,喷嚏频频,鼻流清涕,头痛头重,舌淡尖红,苔薄白,脉浮细数,此乃素有痰饮内伏,又外感风寒,致使肺气失宜,鼻窍不利 。治以解表温肺化饮,祛风通窍止嚏,用小青龙汤合苍耳散加味 。处方:麻黄、桂枝、干姜、白芍、细辛、半夏、五味子、苍耳子、辛夷、川芎蝉蜕、白蒺藜、荆芥各10g,生石膏30g,水煎,分2次服 。同时,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g,每周3次,连续6周 。二诊:3月14日,服上药4刊,痒消涕止,喷嚏减轻,头痛微减 。以原方为主,加菊花、蔓荆子各12g,再服4剂,诸症痊愈 。
按:小青龙汤外解风寒,内逐水饮,表里双解,颇俱祛风、解表、化痰之功,故为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不可多得之良方卡介菌多糖核酸是免疫调节剂,其作用机制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免疫,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与增殖,抑制的生成,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过敏能力,提高机体对理化因素刺激的抵抗力,达到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目的 。
推荐阅读
- 小青龙汤加减治鼻窒并鼻鼽医案
- 小青龙汤加减治耳聋医案
- 小青龙汤加减治小儿鼻鼽医案
- 小青龙汤加减治小儿肾炎医案
- 小青龙汤加减治麻疹医案
- 小青龙汤加减治小儿多唾症医案
- 小青龙汤加减治小舞蹈病医案
- 小青龙汤加减治小儿呼吸道感染医案
- 小青龙汤加减治顽固性小儿咳喘医案
- 小青龙汤加减治百日咳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