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医案、配方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症状: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类患者胃镜证实糜烂性及疣状胃炎居多 。
病理:炎症限于胃小凹和黏膜固有层的表层 。肉眼见黏膜充血,水肿,或伴有渗出物,主要见于胃窦,也可见于胃体,有时见少量糜烂及出血 。镜下见膜浅层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深层的腺体保持完整 。此外,某些患者在胃窦部有较多的糜烂灶,或伴有数目较多的疣关凸起,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 。大部分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萎缩性 。
属于中医胃脘痛及痞证的范围 。临床上以胃脘部反复隐痛为主症,或兼见胀、呕吐、嗳气、嘈杂、吐酸等症状 。其病因多与饮食不当、情志不调、禀体阳虚、外感时邪有关中医认为,胃者乃仓之官,主受纳,宜和、宜通而不宜滞 。若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医案、配方】【临床应用】
王氏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良好效果 。
方如:柴胡6g,芍药9g,枳壳6g,川芎6g,香附6g若兼肝郁气滞较甚者加佛手9g、郁金9g;寒凝为主者加高良姜6g、吴茱萸4g;夹有食滞者加神曲12g、谷芽、麦芽各12g;泛吐酸水者加乌贼骨12g瓦楞子9g;胃黏膜糜烂者加败酱草12g、白及粉3g;出血者加三七粉3g、蒲黄炭9g上方水煎2次,取汁400l,早晚各半,空腹服,日服1剂 。4周为1个疗程,共服1~2个疗程 。王氏所选16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92例,女68例;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0岁以下12例,21~40岁76例,41~60岁66例,60岁以上6例,平均年龄42.6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30年,所有病例均经过胃镜检查,并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且以胃脘部胀痛为主要特征 。结果:160例经治后,治愈40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82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胃镜复查原黏膜病变范围明显缩小,损害有所改善;有效34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胃黏膜病变有所好转;无效4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胃镜检查黏膜病变均无明显改变 。治愈率25.00,显效率76.25%,有效率97.50%
汪氏1肝胃气滞型(41例)胃脘胀痛,牵及两胁,情志变化加重,嗳气吐酸,食后饱胀,苔黄,脉弦 。肝郁气滞、胃失和降,治以疏肝理气和胃,用柴胡疏肝饮加减:醋柴胡、制香附、当归、郁金、川楝子各10g,白芍、丹参各15g,甘草5g痛甚加延胡索、甘松;呕吐加旋覆花、代赭石;泛酸加左金丸;灼热加栀子、丹皮等 。汪氏102例患者有69例经上消化道钡餐、33例经胃镜检查确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肝胃气滞型41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上腹痛、饱胀、纳差、嗳气、泛酸等症状,抗HP检查有76例呈阳性反应 。性别:男40例,女62例,年龄20~60岁病程:1~5年47例,6~10年39例,11~20年16例 。结果:41例肝胃气滞型,临床治愈95.1%,好转4.9%,无效为0% 。
薛氏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 。基础方药:白芍、金铃子、延胡索各30g,柴胡、积壳各10g,川芎、甘草各6g 。随症加减:嘈杂重伴灼心、醋心、吐酸、饥空等疼痛,可加乌贼骨、瓦楞子、白螺丝壳等粉剂20g以上;对有瘀血之疼痛,可加乳香、没药、生蒲黄、五灵脂各6g;对于中寒胃痛去金铃子,加良姜、肉桂、花椒、丁香、小茴香3~6g;对偏热之泛酸 。可加黄连、栀子、吴茱萸各6g;对偏寒之泛酸,可加砂仁9g,并将基础方中的香附量加至30g;对痞满,可选加神曲、麦芽、谷芽、山楂、鸡内金、厚朴、木香、大腹皮、降香等6~12g.1剂 。水煎3次,共收汁600ml,每次服100ml,每日3次,2日1剂 。对照组:口服甲氰咪胍0.2g,每日4次;莨菪碱(654-2)片5mg,每日3次 。4周为一疗程 。结果:治疗组60例中,显效18例(30%),有效32例(53.33%) 。无效10例(16.67%),总有效率83.33% 。对照组50例中,显效4例(8%),有效38例(76%),无效8例(16%),总有效率84% 。组间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治疗组显效率与对照组显效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
余氏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服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柴胡12g,白芍12g,香附10g,木香6g,延胡索12g,川楝子12g,佛手6g,青皮、陈皮各6g,枳壳10g,郁金6g,苏梗6g,川芎10g,丹参15g,蒲公英15g,炙甘草6g 。随症加减:夜寐不安加枣仁、夜交藤;胃痛痞满酌加甘松、九香虫、降香;泛吐酸水加炙乌贼骨、煅瓦楞子;大便干结加火麻仁、瓜蒌仁;胃镜下黏膜水肿加茯苓、泽泻;糜烂加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食积加山楂、神曲莱菔子;苔腻加藿香、砂仁;呕逆加竹茹、生姜;脾胃虚寒加茱萸桂枝;肝胃郁热加黄连,蒲公英加量至20g 。若脾胃升降失调,出现恶心、呕吐等症,则治以降气镇逆和胃法,用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同时还可配合使用苏子、杏仁、枇杷叶等肃降肺气之品,以助胃气下降 。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连续用药2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
所选病人21例,均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其中男性6例,女性15例;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3~6个月9例,6~18个月7例,18个月以上5例 。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11例,无效2例 。结果还表明疗效与病程有关,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
张氏9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32例,女5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0岁,平均(37.5±6.2)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3个月,平均(3.1±1.2)年;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 。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10g,白芍药12g,枳壳12g,炙甘草10g,香附15g,陈皮12g,川芎10g,薄荷6g 。加减:纳呆者酌加焦山楂、焦神曲、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胃脘疼痛甚者酌加延胡索郁金、姜黄;嗳气或呃逆者酌加丁香、旋覆花、代赭石、柿蒂;反酸重者酌加海螵蛸、煅瓦楞子、黄连、吴茱萸;嘈杂甚者加佛手、香橼、乌药;苔腻或黄腻者加蒲公英、黄连 。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1小时温服 。对照组:予气滞胃痛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 。3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结果:治疗组60例,痊愈30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30例,痊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 。2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
赵氏23等选用12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1;;
年,最长8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9年 。两组在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治疗组: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基本方:柴胡、陈皮各6g,川芎、香附、枳壳、芍药各4.5g,炙甘草1.5g 。加减:肝胃气滞加川楝子6g;胃热炽盛加炒黄连2.4g,炒茱萸15g;瘀阻胃络加川子、延胡索各9g;胃阴亏虚去川芎、枳壳,合一贯煎;脾胃虚寒合大建中汤 。常规水煎分服 。对照组:用奥美拉唑20mg每天早晨空腹口服1次;羟氨苄青霉素0.5g,每天口服2次 。2组均以4周为1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内镜及HP,并根据疗效标准统计治疗结果 。
2个疗程结束后,停药1个月进行复查,统计HP清除率 。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治愈46例,好转10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37例,好转14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85.00% 。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HP清除率,治疗组为(51/60)85.00%,对照组为(45/0)75.00%,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 。
.黄氏病例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27~64岁,平均34.6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2.3年治疗方法: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基本方:柴胡6~10g,枳实8~1g,白芍药15~30g陈皮6~10g,川芎6g,香附10g,佛手10g,半边莲15g,甘草5g加减:脾胃虚弱、神倦纳少、舌淡苔白酌加党参、白术、黄芪;大便溏薄去枳实,易枳壳,酌加扁豆、薏苡仁、芡实;便秘或大便干结难排,或排便不畅酌加生大黄、槟榔;嗳气呃逆加旋覆花、代赭石;泛酸加左金丸、海螵蛸;腹胀纳呆酌加厚朴、神曲、鸡内金;无酸加山楂;痛甚酌加延胡索、三七、木香;恶心欲呕酌加砂仁、姜半夏、昊茱萸、白豆蔻;脾胃虚寒、喜温喜按、口泛清涎加理中汤或桂附理中汤;胃脘嘈杂、灼热酌加黄芩、黄连、栀子 。每剂煎2次,分2~3次服用 。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结果:痊愈36例,占36%;好转56例,占56%,无效8例,占8% 。总有效率92% 。
赵氏2病例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6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 。对照组6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9年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肝胃气滞,加川楝子6g;胃热炽盛,加左金丸(炒黄连2.4g、炒吴茱萸1.5g);瘀阻胃络,加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各9g);胃阴亏虚,去川芎、枳壳,加一贯煎(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0g、生地黄30g、枸杞子12g、川棟子5g);脾胃虚寒,加糖(烊化)30g、蜀椒3g、干姜5g、党参15g 。每日1剂,加水350ml煎至150ml,分2次口服 。对照组:用奥美拉唑20mg,每天早晨空腹口服1次;阿莫西林0.5g,每天2次,口服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内镜及HP,并根据疗效标准统计治疗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停药1个月进行复查统计H清除率及根除率 。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近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
王氏216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92例,女68例;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0岁以下12例,21~40岁76例41~60岁66例,60岁以上6例,平均年龄42.6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30年 。
疗方法: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柴胡6g,芍药9g,枳壳6g,川芎6g,香附6g 。若兼肝郁气滞较甚者加佛手9g、郁金9g;寒凝为主者加高良姜6g、吴茱萸4g;夹有食滞者加神曲12g,谷芽、麦芽各12g;泛吐酸水者加乌贼骨12g、瓦楞子9g;胃黏膜糜烂者加败酱草12g、白及粉3g;出血者加三七粉3g、蒲黄炭9g上方水煎2次,取汁400ml,早晚各半,空腹服,日服1剂 。4周为1个疗程,共服12个疗程 。结果:160例经治后,治愈40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82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胃镜复查原黏膜病变范围明显缩小,损害有所改善;有效34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胃黏膜病变有所好转;无效4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胃镜检查黏膜病变均无明显改变 。治愈率25.00%,显效率76.25%,有效率97.50% 。
【病案举例】
1.王某2,男,21岁,学生 。2002年9月24日初诊,患者胃脘嘈杂不适,泛酸3年,电子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现症:胃: 。:脘嘈杂不适,嗳气,饥饿时加重,曾服用雷尼替丁等,效不巩固 。平素性情急躁,纳可,二便可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处方: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陈皮、炙甘草、薄荷、佛手、香橼、乌贼骨、生白术、茯苓、旋覆花(包煎)、黄连各10g,川芎20g,蒲公英30g,吴茱萸3g.7剂 。水煎服,日1剂 。药尽痊愈,6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
2.患者28,男,34岁,2002年10月初诊 。患者1998年感上腹部胀满疼痛,无规律性,曾经多家医院诊治,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中西医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诊见:胃脘胀满疼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饮食不振,大便溏薄,多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加重,苔薄白腻,舌质红,脉弦数 。中医辨证为胃脘痛,属肝郁脾虚型 。治拟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白芍20g,柴胡、枳壳、香附各15g,党参、白术、茯苓各12g,川芎10g,甘草5g 。连服2周后,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已止 。继续服用1疗程,同时忌服辛辣烟酒 。1月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完全正常 。随访1年,未再复发 。
3.陈某,女,39岁,2003年5月15日初诊 。胃脘部胀满痛2年 。曾先后服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庆大霉素、多潘立、雷尼替丁、胃康灵等药物无明显效果 。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而痛作,舌苔薄白,脉沉弦 。经X线消化道钡餐透视,提示胃黏膜紊乱,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辨证为胃脘痛(肝气犯胃) 。治以疏肝理气止痛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6g,白芍9g,枳壳9g,甘草g,川芎6g,香附10g,陈皮6g,郁金10g,砂仁6g(后下),佛手10g每日1剂,水煎温服,口服2次,连服10剂后诸症明显好转 。唯情志不和时,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时有发生 。上方加蒺藜10g,绿萼梅9g,降香9g,再服10剂后诸症悉除 。于半年后再次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随后半年未复发 。
4.刘某某0,男,36岁,会计师,因反复上腹部疼痛5年加重1周于1997年12月25日就诊 。就诊前曾服“胃必治”、“雷尼替丁”
等西药及“陈香露白露”等中成药治疗无效 。就诊前3个月,在某院作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中西药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 。1周前,因年终工作紧张,症状加重,伴反酸、口干、口苦、胁肋闷胀 。诊时查见:形体消瘦,面色淡白无华,神萎 。体温36.8℃,:,“
血压105/75mmHg,剑下及两胁肋压痛,舌红少津,苔薄黄,脉弦细 。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此因肝气横逆,犯胃伤津所致 。治宜疏肝理气,养胃生津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香附15g,白芍20g,延胡索10g,吴茱萸3g,郁金10g,玄参12g,麦冬12g,黄连10g,连翘10g,神曲10g,川芎12g,甘草6g服药2剂后疼痛失,胁胀,口干减轻 。再进5剂,诸症消失,仅面白,神差 。
去黄连、连翘,加阿胶15g(烊化),砂仁6g,连服1个疗程,不适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
推荐阅读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胆心综合征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胆石症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变异型咳嗽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哮喘医案、配方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是益生菌吗 主治及用法
- 酸菜炒饭的做法 家常酸菜炒饭的做法
- 合能组什么词
- 一个人旅行散心的心情说说精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