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在西樵山下,见证“软黄金”的诞生

西樵山|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在西樵山下,见证“软黄金”的诞生

文章图片

西樵山|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在西樵山下,见证“软黄金”的诞生

文章图片

西樵山|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在西樵山下,见证“软黄金”的诞生

文章图片

西樵山|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在西樵山下,见证“软黄金”的诞生

文章图片

西樵山|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在西樵山下,见证“软黄金”的诞生

文章图片

西樵山|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在西樵山下,见证“软黄金”的诞生

文章图片

西樵山|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在西樵山下,见证“软黄金”的诞生

文章图片

西樵山|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在西樵山下,见证“软黄金”的诞生

文章图片

西樵山|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在西樵山下,见证“软黄金”的诞生

文章图片

西樵山|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在西樵山下,见证“软黄金”的诞生

曾有历史学家说过 , “未有珠三角 , 先有西樵山 。 ”

早在6000年前 , 岭南最古老、最原始且延续时间最长的土著族群之一——疍人 , 就出现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 。 而正是在西樵山 , 这个族群利用自然赋予的西樵山岩石 , 制造了石器 , 用以渔猎、捕捞 。
再到后来 , 西樵凭着2000多年种桑养蚕缫丝的历史 , 成为著名的纺织之乡 。 明朝时 , 西樵是广东最大的丝纺业中心 , 嘉靖年间更是享有“广纱甲天下”的美誉 。

今天 , 带你们去一趟西樵山下的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 , 这里藏着纺织之乡的秘密 。


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建于广东佛山的西樵山南麓 , 以岭南水乡自然风光为景观 。
看多了江南水乡 , 大概很多人想象不到岭南也是有水乡的 。 并且岭南的水乡 , 同样有着小桥、流水和枕水人家 , 盛夏时节鸡犬蛙鸣也是声声入耳 。 只不过 , 比起江南的温柔墨色 , 岭南则要多几分阳刚之气 。

若从空中俯瞰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 , 你的第一感觉就是 , 大块的水面纵横交错、一旁的民居宁静古朴 。 寥落碧空之下 , 条条小路横平竖直交叉在水面之间 , 很有一种韵律之美 。

文化园的主题叫做渔耕粤韵 , 这关键字眼就落在渔耕二字上 。

而之所以西樵能成为著名的纺织之乡 , 一是因为种桑养蚕缫丝的历史相当悠久 。 更重要的一点 , 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 西樵诞生了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生产形式——桑基鱼塘 。


何谓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是将种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 。 池塘用来养鱼 , 池埂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 。 等到桑树长出桑叶 , 以桑叶养蚕 , 再将蚕沙、蚕蛹等用作鱼饵料 , 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 。
如此一来 , 便能形成池埂种桑 , 桑叶养蚕 , 蚕沙喂鱼 , 塘泥肥桑的生产链条 。 彼此之间互相利用 , 互相促进 , 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 。
这个模式不仅可以低耗、高效地精耕细作 , 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是“零”污染 。 真心敬佩一开始提出这个模式的人们 , 简直太有智慧了 。

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完整复原了桑基鱼塘的生态农业模式 。
在这里 , 你可以看到区域内至今保存着“千顷鱼塘万亩田”的自然生态景观 , 同时这里也是珠三角地区至今保存最好的桑基鱼塘区 , 面积足足近万亩 。 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

【西樵山|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在西樵山下,见证“软黄金”的诞生】理论部分说完 , 如果还觉得不够吸引 , 那么再来说说文化园到底可以玩什么 。
四五月的天气 , 正是春色宜人 。 而文化园内翠烟轻笼 , 绿意盎然 , 实在是踏青的好去处 。 在池塘边随意走走 , 微风拂面 , 吹来温柔的气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