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酒上太空?俄罗斯航天员是如何培养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传说中开飞机非常猛的俄罗斯人开火箭也是如此吗?
彪悍的俄罗斯宇航员又是如何培养的呢?
世界航天日 , 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俄罗斯航天员是如何选拔与培养的 。
说起俄罗斯的航天员选拔与培训 , 我们还要从苏联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说起 。
1959年年初 , 为了在美苏太空争霸中拔得头筹 , 苏联高层决定尽快把苏联宇航员送上太空 , 使得苏联成为世界上首个完成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 而想要完成这一人类壮举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航天员的选拔以及培训体系 。 为此 , 在1960年初苏联高层决定成立苏联航天员训练中心 , 总设计师便是大名鼎鼎的谢尔盖·科罗廖夫 。
谢尔盖·科罗廖夫
根据当时苏联相关技术人员以及军医们的谨慎研判 , 他们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 , 那就是航天员候选人要从空军的飞行人员中进行选拔 , 尤其是那些素质过硬的歼击机飞行员们 。 歼击机飞行员不仅身体素质过硬 , 同时对于机械和仪表也是相对精通的 ,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 , 空军飞行员在意志品质以及组织纪律性上是有保证的 , 这些普通人所不具备的优势使得空军飞行员成为了航天员的首选 。 这样的思路也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各国选拔航天员的一个重要标准 。
首批航天员选拔的消息一经传出啊 , 航天员训练中心就收到了接近3500份的来自苏联空军各部队的申请材料 。 而最终符合要求并进入航天员训练中心成为苏联首批航天员的仅仅只有20人 , 淘汰率惊人 。 正是这20人 , 组成了苏联第一支航天员队伍 , 而这支队伍再后来也被称为“加加林大队” 。 据统计 , 在苏联漫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历史中 , 这20人中 , 约有12人成功实现了太空梦 , 而8人仅仅停留在训练阶段 。
1960年3月 , 处在诞生初期的航天员训练中心开始逐步探索航天员的培训方式 , 首批航天员主要学习关于火箭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技术知识 , 同时一些物理和天体力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 在苏联载人航天的萌芽阶段 , 航天员训练中心最最关注的是航天员的身体素质 , 主要考验航天员能否适应失重环境以及火箭发射及返回时可能带来的身体上的冲击 。
经过层层选拔筛选 , 在短短的一个月的训练之后 , 尤里·加加林脱颖而出成为苏联也是世界上首位驾驶航天器进入外层空间的人类 , 加加林不仅在此次任务后荣升少校 , 更成为了苏联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 成为名副其实的苏联英雄 。 当然了 , 加加林的第一次飞行并不涉及很多操作 , 所以只是经过了简单的心理、身体和一点专业知识就匆忙登上了前往太空的火箭 , 加加林的成功证明了人类单薄的身躯有能力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征服”遥远的太空 。
当然 , 加加林时期的苏联航天员培训体系是不完善的 。
1971年后 , 苏联的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 , 这一时期礼炮系列空间站成为了苏联航天界的掌上明珠 , 这一时期 , 航天员不仅要能够胜任超过200个昼夜的太空部署任务 , 还要掌握大量的航天飞行所需要的技术、知识以及技能等等 。 为了满足更为细化的航天员任务分工 , 苏联航天员的培训也随之更加细化 , 大体上可以分为航天员基础航天培训、按照不同岗位不同航天器进行分组专业培训、确定成员组和飞行任务后的针对性训练以及航天飞行过程当中在乘员舱或空间站内开展的一系列训练 。
推荐阅读
- 鲫鱼身上长“白毛”,成群结队的蝌蚪围着啃食,到底怎么回事?
- 大连上空出现“日晕”现象,太阳戴上彩色“光圈”
- 年轻女孩在农村盖间房,无数网友羡慕:这破班我是一天都不想上了
- 4月13日原油早班车:俄乌局势升温,油价重回100上方!
- 楼上邻居每天半夜传巨大碰撞声,最后竟撞破天花板跌进他家
- 英国女子网上认识埃及男子,见面15天就结婚,如今两人不得不分隔两地
- 丈夫早上下班回家,发现房门反锁卫生间里有一男子,妻子神情闪烁
- 基因测序技术高速发展,中国有望从行业上游弯道超车
- 男子欲入室盗窃时,被两狼狗咬死,家属告上法庭后,法院判不赔
- 上海一男子在公司隔离与女同事朝夕相处,吐槽再不解封要有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