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加减治急性阑尾炎医案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属中医“肠痈”范畴,有的患者因右下肢伸直时病变部位疼痛加剧而使之保持屈曲状态,故中医又称为“缩脚肠痈” 。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忧思抑郁,暴急奔走等原因,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传化不利,糟粕积滞,生湿生热,湿热与肠腑气血壅遏而酿成肠痈 。
【白虎汤加减治急性阑尾炎医案】大肠为六腑之一,泻而不藏,以通为用,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随利减 。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通里攻下,行滞活血,清热解毒的治疗原则 。可采用白虎汤与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 。
【病案举例】
夏某,男,22岁 。转移性右下腹痛3天,3天前上腹部闷痛阵发性加剧,伴发热38.8℃,恶心,呕吐,胃纳欠佳,轻度烦躁,全身疲乏无力 。昨日腹疼移向右下腹,大便秘结,小便少赤,今日上述症状加剧,体温升高至39.5℃,右下腹部持续性剧痛,右腿不能伸直,急诊入院 。体温:39.5℃,脉搏:98次min,血压100/58mmHg,神清,痛苦病容,面色潮红,呼吸急促 。精神萎靡不振,心律齐,心率98次/min,双肺正常,右下腹部肌肉紧张,麦氏点有明显压痛,,
并触及小包块如拇指大,右下腹部有明显反跳痛,腰大肌征阳性,闭孔内肌征阳性,罗氏征阳性,肠鸣音亢进 。化验:血白细胞:20×10/L,中性粒细胞90%,淋巴细胞10% 。二便常规示正常 。胸透心肺无异常 。腹透示膈下无游离气体,肠管有少量充气,未见液平面 。
诊为肠痈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托里排脓 。用白虎汤合大黄牡丹汤加减 。处方为:大黄9g,牡丹皮9g,赤芍9g,桃仁9g,红花9g,冬瓜仁15g,薏苡仁8g,败酱草24g,黄芩12g,黄连6g,金银花10g,连翘10g,石膏90g(先煎),天花粉12g,知母9g,甘草3g,进一剂半 。
二诊: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体温下降到38.5℃,腹痛明显减轻,按之微痛,腹皮拘急消失,口不渴,能进食流质,大便未通,舌质红,苔黄,脉数 。右下腹包块缩小 。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3.2×10/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上方去天花粉,进一剂半 。
三诊:服上方后,患者体温降至37℃,腹痛消失 。右下腹按之不痛,右下腹包块消失,自觉神疲倦息,大便已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 。化验血常规:白细胞8.2×10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24%,嗜伊红细胞1% 。照上方去黄芩,减石膏60g,再进一剂 。
四诊:服上方后,患者体温正常36.5℃,无自觉症状 。腹部无阳性体征发现 。饮食正常,生活自理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 。化验血常规:白细胞5×10°/L,中性粒细胞74%,淋巴细胞25%,嗜伊红细胞1% 。胸透及腹透均正常 。住院第四天痊愈出院 。1按:白虎汤主要是治疗阳明经证和热入气分,用之治疗肠痈,主要用于蕴热型肠痈 。其临床症状是:壮热面赤,烦躁汗多,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干,脉洪数 。这些证状是因热邪深入阳明,灼津迫液,属阳明经热 。而白虎汤是治疗阳明经证和热人气分的主方,石膏辛寒,不但能清阳明经热,还能清十二经之火邪,配以苦寒知母,既能协助石膏加强清热泻火之功效,又能除热盛之烦躁,并能养阴以解胃热口渴之症,甘草和胃养阴,采用白虎汤和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肠痈,要正确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分析其病因病机,才能收到满意效果 。
推荐阅读
- 白虎汤加减治癌性发热医案
- 白虎汤加减治中暑医案
- 白虎汤加减治性功能障碍医案
- 烩菜的汤底怎么做 有什么做的技巧
- 红枣加桂圆怎么来煮
- 乳白猪肺汤 乳白猪肺汤的烹饪方法
- 如何制作珍珠汤圆 珍珠汤圆做法
- 鸡汤如何做汤水清澈 汤水清澈鸡汤的做法
- 红豆汤喝完可以喝红酒吗
- 甜姜汤怎么做 甜姜汤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