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蒋月泉简介

评弹起源于山明水秀的江南水乡——苏州 , 流行于富饶美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 , 苏州地区已经有说书活动 。光绪年间 , 苏州评弹发展史中的“后四名家” 。这四名家中 , 三家为弹词艺人 , 他们使苏州弹词确立了自己的艺术体制那么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评弹表演艺术家:蒋月泉 , 希望大家喜欢 。
蒋月泉 , 男 , 江苏苏州人 。着名评弹表演艺术家 。1917年12月4日(农历十月廿)出生于上海 。
1935年拜师学艺 。后在江浙一带演出 。建国后 , 历任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副团长、艺术顾问 , 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 中国曲艺协会第二、三届副会长和上海分会副会长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是第六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
【着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蒋月泉简介】先后师从张云亭、周玉泉 。1936年向张云庭学唱《玉蜻蜓》 , 1941年向周玉泉学唱《文武香球》 , 当时有人赞他的演出“说噱得云庭之妙 , 弹唱有玉泉之神” 。借鉴京剧发声方法 , 在“周调”和“俞调”的基础上他创造发展了旋律优美、韵味醇厚的“蒋调” , 成为评弹曲调中传唱最广 , 影响最大的弹词流派唱腔 。
蒋派艺术魅力无穷 , 他说书官正 , 章法正谨 , 说表细致清脱 , 语言高雅凝练、幽默含蓄 , 表演潇洒传神 , 弹唱悦耳动听、声情并茂 , 后期更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 成为书坛上最负盛名的大家 , 蒋派艺术也成为评弹中最重要的流派 , 他早年多次来沙溪说书 , 拥有很多忠实听众 。
1944年—1947年(27岁—30岁)
开始跑码头 , 在无锡演出时 , 道中姚荫梅路过借宿在他演出的书场里 。两人秉烛夜谈 , 姚荫梅一针见血地说:“你现在是小人穿件大衣服 , 和你名气不符 。”蒋月泉想起茶会上也有道中说:“搭蒋月泉敌档只要顶俚十只开篇 , 十只开篇过后俚就漂脱哉!”蒋月泉明白 , 说书主要是说表 , 说、噱、弹、唱 , 唱为最次 。要成为响档 , 说表是最重要的 。说书先生总要到小码头各书场摔打出来 。蒋月泉明白自己是唱成蒋调 , 唱成响档的 。不经过跑码头 , 终难成真正的响档 。就决定放弃上海舒适的环境 , 和曹汉昌、潘伯英等越档演出 , 在经过江浙码头几年的不断实践后 , 蒋月泉终成一位说、噱、弹、唱俱佳的真正的大响档 。
1951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 , 曾任副团长 。
他随团深入安徽治淮工地 , 参加了中篇弹词《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演出 。1953年参加赴朝慰问团 。他与弹词作家陈灵犀一起对传统长篇《玉蜻蜓》和《白蛇传》进行了整理加工 。他演出的中篇《王孝和》、《林冲》、《刘胡兰》、《王佐断臂》、《厅堂夺子》、《人强马壮》等深为听客喜爱 。
蒋月泉的书艺精湛 , 台风严谨 , 说表清脱 , 含蓄幽默 , 刻画描绘真切细致 。所演现代书目 , 在表现人物方面更显功力不凡 。他还培养了王柏荫、潘闻荫、苏毓荫、华国荫、蒋培森、秦建国等一大批有影响的“蒋调”接班人 。
2001年08月29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 享年84岁 。
【结束语】蒋月泉的弟子、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说 , 老师生前说 , 他的音色并不是完美的 , 于是琢磨如何扬长避短 , 慢慢摸索出了音色与三弦的关系 , 形成了“蒋调”流派 。“蒋老师三弦不换破背皮 , 对评弹后人是一个启迪 , 就是要用心去感悟自己的唱腔与伴器的关系 , 而不是傻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