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加减治肾结石医案、配方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肾结石医案、配方】肾结石
肾结石又名肾石病,是指肾盂肾盏内有晶体块形成和停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 。由于正常人尿液中的一些可溶性物质,因各种原因造成沉淀、潴留于肾内,并持续生长便可形成结石 。
结石有晶体和各种基质构成 。大多数结石的成分是晶体,多数为草酸钙,其次为磷酸盐,少数为尿酸及尿酸盐 。
【病案举例】
1.孙某,男,46岁 。患肾盂结石半年余,屡用排石药未效 。
现高热39.3℃~39.8℃)已7天未退 。用西药治疗热仍不降 。诊见形体消瘦,面色黧黑,肤热形寒,外穿棉衣,不欲食,头晕耳鸣,目眩,腰脊酸痛,小便不利而有白浊,舌质淡白,苔薄白而滑,脉沉细微 。证属久病致虚,肾气亏耗,虚阳外越 。法当求本治标,补肾固摄 。药以熟地、茯苓各20g,山茱萸、菟丝子各30g山药15g,牡丹皮6g,泽泻3g,肉桂、制附子、益智仁各9g 。煎服2剂,诸症减轻 。守方继服3剂,体温降至正常,精神转佳,饮食复常 。再服3剂,诸症悉除 。30
2.屈某,男,59岁,工人 。因左侧腰部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1天,于1998年2月1日来诊 。患者2年前曾因左侧腰部突发疼痛,而来我院急诊,经B超检查见:左肾上极有一5mm×5mm强光团,后伴声影,当时诊断为左肾结石 。虽经中药排石汤、石淋通、消石素等药物治疗近年余,结石终未排出,昨日因劳累而腰痛复发,故又来我院诊治 。症见:左侧腰部胀痛不舒,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夜尿频数且量多,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无力 。中医诊断为石淋 。证属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无力排石 。治宜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溶石排石 。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熟地20g,山萸肉10g,山药15g,泽泻10g,茯苓10g,丹皮6g,附子6g,肉桂6g,车前子10g布包),川牛膝10g,益母草15g,胡桃仁20g 。水煎服,日1剂 。5剂后,诸症明显好转 。效不更方,继服原方至第7天夜晚,突感左下腹疼痛,并有尿急感,随后小便时排出约绿豆大小结石1枚,诸症消失 。3天后经B超复查,泌尿系统未发现结石存在,病告痊愈31
3.李某,女,45岁,1998年4月初诊 。该患者自觉尿急、经膀胱造影,确诊为膀胱结石,给予消炎,解痉药不见好转而来诊 。见:左少腹轻度压痛,面白,双下肢浮肿 。尿常规:红细胞(十十),白细胞(++) 。治以金匮肾气丸加减 。处方:山药25g,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田七3g,内金15g,金钱草30g,海金沙10g,服至20剂,1日自觉少腹坠胀而痛,小便痛甚,随后排出0.7~1.5cm大小结石一颗,膀胱造影未见结石,又服10剂,诸症皆除10
【讨论】
泌尿系统结石根据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的淋证(石淋)腰痛等范畴 。《诸病源候论》称“砂淋”“砂石淋”,古今医家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多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或活血化瘀,通淋排石等法,然而服药时间稍长便会出现头晕眼花,腰酸腿软,乏力纳呆等副作用 。老年人尤其明显 。这是因为屡服苦寒清利排石之药,损及肾阳,以致肾阳不足,气化无权结石难出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说:“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且数,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便出砂石 。”用金匮肾气丸温肾阳,行气化,利膀胱,化湿浊,通淋排石,故能收到显著效果 。
推荐阅读
-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尿浊医案、配方
-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尿失禁医案、配方
-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尿频医案、配方
-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肾病综合征医案、配方
-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特发性血尿医案、配方
-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医案、配方
-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医案、配方
-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泌尿系统感染医案、配方
-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慢性功能性便秘医案、配方
-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慢性腹泻医案、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