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加减治冠心病心绞痛医案、配方

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阵发性前胸部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到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酯剂后消失或缓解 。本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 。多认为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心,但肝、脾、肾等脏发生病变也可影响及心病机责之于本虚标实,治疗时应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结合辨证恰当选方用药 。
【临床应用】
对于心绞痛,辨证属于相火炽盛、心脉不畅、气血逆乱者,徐氏3投以龙胆泻肝汤加味 。药用龙胆草9g,紫丹参20g,当归、炒枳壳各12g,酒黄芩6g,醋香附15g,山栀子9,佛手片25g;广郁金9g 。药用3剂而痛止,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冠心病心绞痛医案、配方】【病案举例】
1.岳某,男性,48岁,2003年5月日就诊患者近1月来休息时出现胸部窒息样疼痛,每次发作时间约5min,每日发作3次,伴心悸、气短、乏力 。心电图示V2~V6导联ST段下降,T波平坦 。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变异型) 。经服用消心痛、复方丹参滴丸,静滴生脉注射液等疗效不明显 。来诊时患者症情同前述,胸部灼热,烦躁不宁,口苦面热,形体消瘦,平素性情急躁,舌红黄腻,脉象沉弦 。中医诊断为胸痹,辨证属肝火上炎治拟清肝泻火、化痰止痛,药用龙胆草6g,柴胡12g,黄芩15g,焦栀子10g,车前子20g,泽泻10g,木通8g,生地15g,当归15g,白芍15g,天竺黄10g(冲服),延胡索12g,炙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 。尽剂后诸症缓解,继服3剂后诸症悉消,心电图正常,随访6个月未复发6
按:胸痹病机一般分为虚实两个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本例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肝火亢盛,灼伤心脉,营血损耗,心体失养而发为心痛,用龙胆泻肝汤加白芍、延胡索柔肝理气、缓急止痛,配天竺黄清热化痰,故获得良效 。
2.袁某,女,55岁,职员 。1993年1月5日诊患冠心病心绞痛4年 。每因过劳、情绪激动等则发生胸闷,心前区疼痛 。心电图示下壁心肌缺血 。每用硝酸脂类药物及输注丹参、川芎嗪等药物,1~2天内即可缓解,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此次是在口角暴怒中立即发作心绞痛,急诊心电图示下壁心肌缺血 。复照旧治疗,然两天后症不减,胸闷、心痛仍有发作,心电图心肌缺血也无改善 。遂合用中药汤剂,证见头胀痛,心痛如绞,胸闷如,夜寐不宁,恶梦频频,口干引饮,舌边红,有瘀点,苔黄,脉弦数 。证属相火炽盛,气血逆乱,心脉瘀阻 。治当疏肝解郁、清泻肝火,佐以理血、活血、行血 。
方拟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香附、当归各12g,生地、郁金、枳壳各10g,炙丹参18g3剂后胸闷、心痛不再发,心电图心肌缺血程度减轻 。续用3剂,诸症消失,心电图心肌缺血基本消失7
按:本例心绞痛也系肝胆实火作祟,为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以致气血逆乱,心脉瘀阻,不通则痛,故头痛、心痛诸症皆出 。方中龙,
胆草、黄芩、栀子苦寒纯阴,清泻肝胆实火,直折病邪;柴胡、香附疏肝解郁;枳壳、郁金调气理气行血;丹参、当归、生地养血理血活血 。以使气血循经,运行有序,瘀去脉通故不但头痛、心痛、胸闷解除,且心电图心肌缺血征消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