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加减治慢性胆囊炎医案、配方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或钝痛,常于进食油食物后加剧,还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 。
体征有右上腹压痛,墨菲征阳性 。有胆囊积水时,可扪及大的胆囊 。
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发生于胆石症的基础上,且常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 。其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胆固醇代谢失常 。慢性胆囊炎多属中医学“胁痛”范畴 。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胆失通降,不通则痛,肝胃不和,则嗳气、纳呆、脘腹胀闷 。若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脾,以致肝脾疏泄功能失常,而呈中脘或右胁隐痛、纳呆、口苦等 。
【临床应用】
徐氏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40例,疗效颇为满意 。此40例均系门诊患者,年龄18~72岁平均45岁 。结果治愈3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
【病案举例】
刘某某,男,63岁,患慢性胆囊炎胆石症5年余,本次因饮食不节,饱餐后复发 。症见面色黄,消瘦,右胁部疼痛,腹部胀满,恶心欲呕,口苦咽干,食少纳呆,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查体:皮肤和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墨菲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5×10/L彩超检查:胆囊增大,壁增厚,不光滑,胆囊内有泥沙样结石 。中医诊断:胁痛,湿热型;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泥沙样结石,急性发作 。中医辨证:肝郁气滞,湿热内蕴 。治宜疏肝利胆,清利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方加减 。药用柴胡、黄芩、栀子、龙胆草、枳壳、木香、川楝子各15g,茵陈30g,大黄、甘草各10g,水煎服6剂 。病人症状明显好转,皮肤和巩膜黄染消退 。上方加香附、郁金各15g,金钱草30g,海金沙20g,继服6剂,病人诸症消失,饮食正常 。又复佐以健脾和胃,按上方加诚257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慢性胆囊炎医案、配方】按:此病与中医学肝气痛、胁痛、胆心痛相类似 。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邪内侵而诱发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肝胆气郁,肝脉阻滞,则见胁痛;肝郁日久化热湿热交蒸,胆汁外溢肌肤发为黄疸;煎熬胆汁则生砂石;湿热中阻,脾胃升降失常,则恶心欲呕,脘腹胀满,大便不调;故以本方加减,佐以健脾和胃之法,使湿热之邪得清,肝胃升降复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