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住进房车,野外扎营,疫情时代的露营近郊游是不是智商税?( 二 )


自己开车或租车 , 要考虑燃油或者租金;采购或租用帐篷、野餐炊具装备等 , 又是一笔费用;买门票的钱也要算进去 。
如果是普通人体验露营 , 无论是自行采购装备 , 还是去营地“拎包入住” , 都不便宜 。
毕竟不是专业玩家 。

露营野餐被风向带火 , 谁赚了?在商家看来 , 整个产业都是可以下刀的环节 。
首先 , 露营热搞出了概念 , 带火了称帝 。 找一片荒山或者荒滩 , 重伤点草皮 , 起个文艺的名字 , 就可以推出概念忽悠了 。
之后是露营装备 , 帐篷和野餐垫以及野餐炉那是“标配” , 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售 , 无论是露营的从业者还是这些设备产品的销售商家 , 都赚了 。
渐渐商家和营销号们不在满足于出租装备或者出售一般的装备 , 他们开始带风向 , 引导要升级、要使用专业装备 。 购买的渠道除了电商和品牌店 , 还有近几年带风向的露营集合店 。
这些都是使用概念炒作起来的 。
炒概念挣钱从商业上来说很正常 , 但是对交了智商税的人来说 , 那就亏大了 。
割韭菜还得起个好名字 , 亲近自然 , 拥抱心灵 , 诗和远方 。
不然不容易割韭菜啊!

当然如果只是简单的配齐装备 , 花不了多少钱也能搞定 , 但商家和上不封顶 。 精致露营的装备更追求颜值 , 但硬核的露营玩家追求的则是装备的实用性、能让人生存多长时间 , 颜值、实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定位 , 价格也有所不同 。
其次 , 周边游和露营热 , 也带火了租车行业和中介产业 。
本地自驾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 而疫情之前大家都选择去知名景点游玩 , 本地自驾比例很低 。
租车行业敏锐磨好了镰刀 , 租车时间更灵活 , 组合方式更多 , 时间变短了 , 当天往返成为了主流 。
在这个基础上 , 平台组合了产品 , 主推本地化的短途游路线和适配的车型 , 推荐关联产品 , 跨界经营 , 还增加了门票和设备租赁的上下游产业链打包服务 。
还有许多推荐露营和周边游的机构、营销号和平台博主 。
不停利用现代媒体渠道 , 安利着产品和服务 。
他们把露营景点描绘成诗和远方 , 加上滤镜和优美的文案、音乐 , 刺激着人们的情绪和欲望 , 也在融通着上下游的关联产业链条服务 , 自己多吃一口 , 就能距离卷死同行更近一天 。
一切都是为了生意 。
但之前小绿书已经出过博主种草翻车的“滤镜事件” , 韭菜们就是记吃不记打!
被人带风向带进下水道 。
装B不成反被X , 炸了自己的基本盘 。

跟风割韭菜 , 韭菜和大多跟风者一起哭现在韭菜们买了装备、租了车 , 摩拳擦掌准备干一场了 。
接下来新兴露营地企业开始挥舞镰刀了 , 为专业玩家们提供“拎包入住”的低门槛服务体验 。
毕竟非专业的露营者韭菜才是大多数 。 割就要割数量多的 。
他们主要收割两类人 , 首先是热门旅行目的地周围 , 那些被精致生活迷住的“爱生活爱分享”的群体 , 还有就是城市的亲子家庭或三五好友组团用户 。
热火朝天 。
之前的农家乐和民宿也参与了进来 。
农家乐和民宿主 , 疫情前主要挣外地游客的钱 , 现在疫情外地长途出游少了 , 升级镰刀刀法了 , 承包山头 , 之前许多闲置的球场和沙地甚至烂尾楼盘的空地都被利用起来 , 很多玩素质团建和研学游学的团队 , 和这些农家乐民俗合起来 , 宣传露营是新型的研学游学和团建方式 。
不亦乐乎!

刚性需求逼出来虚假繁荣
其实疫情期间 , 大家收入不稳甚至失业甚至失去收入 , 内心焦虑 , 被生活压喘不过气 , 才会用出游转移注意力 , 释放压力 。
但是因为疫情管控 , 长途和知名景点出游不太现实 , 所以短途游和露营才成为刚性需求 。
但是做露营地前期投入高 , 季节性明显 , 而且在拿地过程中 , 需要具备更多的政商能力 , 加上后期更重的成本 , 例如运营、人力、设备、维护运营 , 盲目跟风的从业者会面临很多的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