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3号即将返回,为什么神舟14号,却早已待命了6个月?


神舟13号即将返回,为什么神舟14号,却早已待命了6个月?


文章图片


神舟13号即将返回,为什么神舟14号,却早已待命了6个月?


文章图片


神舟13号即将返回,为什么神舟14号,却早已待命了6个月?


文章图片


神舟13号即将返回,为什么神舟14号,却早已待命了6个月?


文章图片


神舟13号即将返回,为什么神舟14号,却早已待命了6个月?


文章图片


神舟13号即将返回,为什么神舟14号,却早已待命了6个月?


文章图片


神舟13号即将返回,为什么神舟14号,却早已待命了6个月?


文章图片

【神舟13号即将返回,为什么神舟14号,却早已待命了6个月?】
神舟13号即将返回,为什么神舟14号,却早已待命了6个月?


神舟十三号作为我国目前在轨执行任务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船 , 在太空中驻留六个月后 , 明天就将正式返回地球家园 。

降落点则选在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地“东风着陆场” , 目前神舟十三号撤离前的各种准备已经做好 , 东风着陆场也正在开展迎接航天员的相关活动 , 并进行了多次地面搜寻演练工作 , 确保航天员能够万无一失的返回地球 。
此次返回可谓是看点重重
因为这次神舟十三号首次采用了快速返回技术 , 而以往飞船脱离空间站后 , 需要在近地轨道围绕地球转11圈左右才能选择合适的窗口期进入大气层 , 这次神舟十三号减少了绕飞圈数 , 只需要绕地球五圈就能快速进入大气层 。

比如之前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脱离空间站到降落地球总历时28个小时 , 而这次神舟十三号只需要8个小时就能回到大地 , 直接缩短了近三倍的时间 , 但在变轨和飞行动作不减少的前提下 , 这种快速返回技术对飞船和地面测控人员来说都是种挑战 。

但这种挑战其实早晚都要来 , 因为从前我们只要能够成功发射 , 安全把航天员带回地面就可以了 , 但近几年我国的航天技术不断提升 , 更加精细化的操作和更加舒适性的技术也到了派上用处的时候了 , 此次的快速返回和变轨技术不仅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进步 , 更为未来更多航天员进入太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按照规划
2022年我国还将实施载人空间站的六次重大发射任务 , 包括天舟四号和天舟五号两次货运飞船 , 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次载人飞船 , 以及问天和梦天实验舱的发射 , 旨在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 , 并使其在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 。

需要指出的是 , 我们现在的火箭发射并不是造一艘发射一艘 , 而是早已制造好了后续的火箭充当载人飞船 , 如果正在使用中的火箭出现问题 , 后续火箭就会马上升空救援 , 反之则继续成为下一批任务的乘员火箭 。

比如下次发射的神舟十四号 , 早在神舟十三号发射之初就已经整装待发 , 目前都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命六个月了 , 未来它还将与神舟十五号进行在轨交接班 , 所以届时将会有多达六名航天员在我国空间站共处一周左右 。
有趣的是早年前国际空间站中的俄罗斯和美国的宇航员进行交接时 , 共有10名宇航员在空间站生活了十几天 。

但尴尬的是空间站只有七个永久性隔间 , 这就必然需要有人打地铺 , 所以当时日本的一名宇航员睡在体育舱 , 而美国宇航员睡在了哥伦布舱和气闸舱 。 这种情况下如果睡眠时无意识触碰到仪器甚至开关 , 是非常危险的 。

好在我国的航天员则不用面对这种尴尬的问题 , 因为核心舱有三个睡眠间和一个卫生间 , 实验舱也有三个睡眠间和一个卫生间 , 所以即便需要在交接时有六个宇航员同处空间站 , 也能确保每名宇航员都能有足够舒适的环境休息好 。

不同于16国一起建造的国际空间站 , 作为完全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发建造的空间站 , 国产天宫空间站自2018年开放申请以来 , 已经收到了27个国家共42个项目的建议书 , 评估后有17个国家的九个项目入选 , 涉及领域十分广泛 , 包括了空间天文学、地球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等多个学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