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农村意象不媚俗的新光彩绘村
第一次听到新光彩绘村之名时 , 本来以为又是另一个画一些图案就爆红的打卡景点 , 但听过当地人一个多小时的导览后 , 彻底扭转我原先的想法 。 关庙新光社区横跨南寮与北寮 , 这里本来是平埔族居住的地方 , 旧名唝哩 , 入口处有一间两层楼、如树屋般的唝哩小铺就是新光里的活动据点 。 60年代关庙曾是竹藤工艺王国 , 而新光里就是最大的竹藤生产中心 , 占当时国民生产毛额1%曾繁盛一时 。 但如同许多没落的乡村 , 随着手工艺品被塑胶产品大量取代 , 关庙的竹编王国称号走入历史 。 面对外流的人口 , 新光里该如何重建?居民亟欲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 意外地在艺术中找到解答 。
当地有一位喜好画画的厨师黄真福 , 起初只是在自家门口作画 , 将他眼中的农村生活用画笔呈现 , 之后越来越多居民邀请他作画 , 形成新光里的特殊风景 。 黄真福笔下充满素人画家特有的想像 , 从身旁拾起的乡下生活日常 , 到遥想异国的普罗旺斯花田均一一入画 , 当名声传开后 , 甚至还有油漆商主动赞助颜料 , 让新光里的彩绘得以延续下去 。 正因为这些彩绘不起于哗众取宠的刻意目的 , 反倒让它成为有别于他处彩绘景点的田园风光 。 以此为基础 , 当地居民进而思考如何维持自身特色 , 并发展新的新光里路线 , 改变仍在持续进行 。
/流光捞影/掬一把 , 山水月色-龙崎空山祭和月津港灯节
龙崎空山祭和月津港灯节点亮了台南的夜晚 , 空山祭首先于去年12月25日开展 , 隔月则轮到盐水月津港灯节 , 两大灯节不仅是台南旅游盛事 , 也让两处平凡小镇蜕变为年度艺术基地 。 将恶地与竹编转化为艺术型态台南的龙崎区人口流失严重 , 全区仅有3000多人 , 且三成为65岁以上长者 。 龙崎南与高雄田寮相邻 , 虽然区内有许多特殊的恶地地形 , 却难以发展为观光资源 , 在青壮年人口大量出走的情况下 , 空山祭的发想却悄然诞生 。 策展人陈隽中与辛绮灵感取自日本著名的濑户内海艺术祭 , 盼望透过艺术的力量再现偏乡生命力 , 以照亮龙崎为主轴 , 发想出龙崎光节 , 至今迈入第三届 , 前两年最高获得16万人好评 。
第三届空山祭以泥岩恶地及伏流水文为灵感再度回归 , 主题《恶地伏流》讲述一个等待、自我探索、期待并复苏的故事 。 这次共设置14件大型公共艺术品 , 利用光、电、声音、传统竹编和多种材质 , 艺术家、动画师和在地学校学生合力创作 , 将整座虎形山公园变成奇幻迷离之境 。 钻入狭窄的入口 , 在封闭的帷幕中模拟龙崎兵工厂炸药试爆;过去盛极一时的竹编散尾仔颠倒过来后 , 就变成具有在地情怀的灯笼;又或透过孩子双眼 , 让他们画出暗夜中的动物之眼 , 暗喻看似荒漠的恶地中潜藏的自然界生命力 。
盐水小镇变无墙美术馆
月津港灯节起源于2004年开始推动的月津风华再现计划 , 本来只是排水系统和景观规划的例行街区改造 , 却在禹禹艺术工作室加入后 , 产生意想不到的改变 。 从小在盐水长大的陈禹霖、陈禹廷兄弟创办工作室 , 和政府合作规划月津港灯节 , 利用竹材为媒介创作 , 希望让月津港灯节具有更显著的美学高度 。 历经数年努力 , 月津港灯节名气慢慢远扬、硬体设施趋于完善 , 当地居民逐渐拥抱这个改变 , 政府更决定将整个盐水镇订为无墙美术馆 , 转型为全年无休的艺术基地 , 让艺术力渗入这片土地 。
【陕西|台南流光森林系景点,漫游于南北两端凉冬之旅!】2021年的灯节因疫情停办 , 2022年的灯节除了原地回归 , 更扩大并新辟公18-4、公2等水域展区以及盐水车站展区 , 五分车站仓库群于3栋仓库呈现新媒体艺术作品 , 结合建筑投影、灯光照明及声音艺术表现 , 带领观者进入崭新、全光全影的扩声魔幻世界 , 这次以礼物/PRESENT为策展主题 , 蕴含期盼人们把握当下珍惜此刻的深刻寓意 。
推荐阅读
- 游山川|黄山这次真“没人”了?年接待旅客仅150万,年亏损达到4600万
- 美丽|中国五个美丽的小城,景色上十分迷人,不知道你家乡上榜了吗?
- 布达拉宫|待到疫情过去,去邂逅人间四月天吧
- 露营|住进房车,野外扎营,疫情时代的露营近郊游是不是智商税?
- 油菜花|被外交部认证为“中国名片”!它是中国最美的山水城市,早该火了!
- 古镇|这么美的花,闻起来却像“臭鱼烂虾”
- 石家庄|想在石家庄周边游玩,推荐这两处,景色好离市区都很近,还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