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一个小的实验 , 布伦达米尔纳给出这样的结论 , 他认为在人大脑中至少有两个系统可以创造新的记忆 。
一种就是被摘除的海马体 , 而另外一种就是下意识系统机制 。 也被称作是运动学习系统 。 就像我们平时骑自行车一样 。 虽然自行车我们有几十年都不骑了 , 但是只要跳上了自行车 , 我们就会熟练地骑着 。
这种记忆可以不由海马体来控制 。 这个记忆系统被称为隐性记忆系统 , 而海马体被称作是显性记忆系统 。 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 , 有科学家推断如果我们把人的长期记忆比作是一个硬盘的话 , 那么海马体很有可能就是这个电脑的内存 。
海马体负责保存短时间内的记忆 , 随着后期不断刺激这一段短期的记忆 , 反复地读取记忆片段 。 进而使得这一部分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 , 存储在大脑的神经元里 。
脑部科学家推断 , 我们人的一生即使把全部的记忆都存储在大脑内部 , 都不足以占满大脑的内存 ,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 , 我们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 , 就已经可以把眼前所看到的一切记忆到大脑内部 。
但是我们为什么又会忘掉那一段记忆?如何才能刺激大脑恢复那一段记忆呢?
这张图片是脑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的项目 。 主持这一项目的科学家是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立根川进教授 。 他用小白鼠做了一个实验 。
这张照片就是小白鼠的海马体 , 而绿色部分则是海马体下脱神经元系统 。 读取记忆的组织正是这一部分绿色区域 。 立根川进教授 , 利用激光成功阻断这一部分读取记忆的绿色区域与海马体的联系 , 当阻断它们的联系之后 , 处在笼子内的小白鼠就会忘记笼子是通电的 。 它们会毫不犹豫地往笼子上面靠近 , 最后被电击 。
而当立根川进教授关闭激光的时候 , 这只小白鼠会瞬间想起笼子是通电的 , 马上把自己的身体缩在笼子里面 , 一动也不动 。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说明小白鼠的长期记忆被保存在了大脑皮层里 , 而海马体的这一部分区域就是用来读取长期记忆的组织 。
立根川进又用这只小白鼠做了一次实验 。 他首先给小白鼠注射了大量的抑制小白鼠恐惧记忆的药物 。 然后再注射一种特定的PAK1基因 , 这种特定的基因会产生一种独特的蛋白 。
激光依然保持阻断海马体的两个部分 。 由于海马体被阻断 , 小白鼠不能产生长期记忆 。 也不能读取大脑的恐惧记忆 。 所以小白鼠根本不记得自己曾经被笼子电击过 。 所以它会表现出往笼子边上靠近的现象 。
四天以后 , 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 小白鼠似乎想起了什么 , 它表现得特别害怕被笼子电击 。 这是因为 , 这些独特的蛋白刺激大脑产生了新的神经树突 。 使得小白鼠恢复了之前的记忆 , 一段被封锁的记忆就这样被再次点燃 , 小白鼠又想起了自己曾经被电击的悲惨时光 。
这段独特的蛋白就像是刺激空姐维斯娜一段记忆的报纸一样 。 让原本被大脑选择遗忘的记忆再次出现在脑海里 。
我们从这个实验中似乎也能发现出一些奥秘 。 在未来的某一天 , 人类是否可以用这种蛋白来唤醒我们大脑内部被封存已久的各种记忆?突破这一步也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
我们大脑为什么会选择性地遗忘掉一些记忆?心理学家认为 , 被大脑选择遗忘的那些记忆 , 都是曾经对我们身心会产生一定伤害的记忆 , 这些记忆并不是美好的记忆 。 可能会让我们感觉到苦恼 , 也可能会让我们感觉到羞耻 。 而如果这些记忆被再次唤醒的话 , 那么很有可能对我们现在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打击 。 所以大脑慢慢的会随着成长选择性的把这些不美好的记忆封存在大脑内部 。
好了 , 本期话题就到这里了 , 大家对于消失的记忆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我们下期再会 。
推荐阅读
- 鸡没有牙齿,如果吃了水蛭会怎么样?水蛭能在鸡体内存活下来吗?
- 我的“处女膜”被你捅没了、你要赔偿我5万元,不然我就告你
- “食人巨鼠”吗?怎么可能,真的有这么大的老鼠吗?
- 史上智商最高的三个人,第一名你肯定没听过
- 进化论的终极BUG:乌龟,如何成为科学家们的噩梦?
- 美国加州大学在冬眠土拨鼠身上发现逆转衰老技术,可暂停衰老时钟
- 空间站:是罗曼蒂克还是政治的武器?
- 磁力是什么? 关于磁场和磁力的事实
- 斑鬣狗的咬力超过了狮子?科普实验的不严谨误导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