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云南两兄弟持枪抢劫潜逃26年,被抓捕归案时一个有矿一个有厂( 二 )


在接到报警后 , 办案人员立刻驱车赶往案发现场 。 其中有一位青年警官名为刘顺林 , 他是湖州市公安局南浔分局刑侦大队的刑警 。
在赶到现场后 , 他的第一反应是感到震惊 。
因为当地治安一直非常良好 , 像这种大白天持枪伤人的恶性案件 , 在他多年的从警生涯中 , 还是第一次碰到 。
很快 , 在经过严密的现场勘察后 , 技术人员发现了一颗弹头和一枚弹壳 。 在经过对弹壳和弹头的分析之后 , 办案人员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 歹徒所持的 , 很有可能是产自国外的军用枪支 。
也就是说 , 歹徒很有可能掌握着从国外购买非法枪支的渠道 。 光从这一点来看 , 就足以将歹徒定性为危害社会安定的犯罪分子 。

作案枪支
事关重大 , 办案人员立刻着手对四名歹徒进行追缉 。
两人归案 , 抓捕仍在继续一开始 , 办案人员推测歹徒在抢劫得手后 , 很有可能会在第一时间逃离 。 于是他们一方面立刻对全境的车站、码头等出入口进行布控 。 另一方面赶到医院 , 向骆连大等三名受害人了解情况 , 希望能获得关于嫌疑人的有效信息 。
因为上世纪90年代初 , 在湖州南浔一带 , 会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的 , 大多是来这里收购珍珠的商人 。 嫌疑人的作案目标如此精准 , 很有可能是当地人 , 或是有本地居民参与其中 。
果然 , 办案人员的推理 , 也得到了骆连大的证实 。 他说自己收珍珠跑了几年 , 对于该地区的方言比较熟悉 。 当时抢劫他们的四名歹徒中 , 有一个操着菱湖口音 , 很有可能是本地人 。
而这个疑似本地人的歹徒 , 就是当时朝他开枪的人 。 而另外三个人皮肤偏黑 , 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 。
根据受害人等人提供的线索 , 警方以案发地为中心 , 开始在附近的村镇走访调查 。 由于当时外来人口比较少 , 所以一旦有生面孔出现 , 当地老百姓都会有印象 。
很快 , 一个姓沈的男子 , 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 沈某虽然是当地人 , 但在案件发生之前 , 曾跟几个外地人来往密切 。

沈某
而且沈某平时好赌 , 又没有正经工作 , 在案发前还欠了不少赌债 。 种种因素叠加到一起 , 足以让办案人员将其列入怀疑名单 。
随后警方向骆连大出示沈某的照片 , 没想到只是看了一眼 , 骆连大就连呼
“是是是 , 就是他 , 当时朝我开枪的就是他!”
正当警方准备将沈某抓捕归案时 , 谁知此时在作案之后并没有回家 , 直接销声匿迹 。 关于他的行踪 , 家里人也不知道 。
办案人员推测沈某及其同伙 , 很有可能会对那批8斤重的珍珠进行销赃 , 于是他们调整调查方向 , 将目标放在那批珍珠上 。
想要将那些珍珠全部卖掉 , 就需要去专业的珍珠市场 , 而这种专门进行珍珠交易的市场 , 只在100公里外的诸暨才有 。

珍珠
于是在案发后的第二天 , 湖州警方赶往诸暨进行调查 , 当天下午四点左右 , 他们果然在诸暨火车站发现了沈某的踪迹 。 当时和沈某在一起的 , 还有另外一名姓胡的男子 。
胡某20岁 , 是云南文山人 , 也是参与抢劫的犯罪嫌疑人之一 。
随即警方立刻将两人控制住 , 并在沈某身上搜到了一支手枪和3000多远现金 。 在经过审问之后 , 另外两名嫌疑人的身份 , 也有了眉目 。 至此 , 这起持枪伤人抢劫案件的侦破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
据沈某和胡某交代 , 另外两名嫌疑人是兄弟俩 。 哥哥杨某星 , 27岁 , 因为在家中排行老六 , 所以外号杨老六 。 弟弟杨某帅 , 25岁 , 人称杨老七 。 他们是云南文山人 , 与胡某是同乡 。
紧接着 , 湖州警方给云南文山警方发去电报 , 申请协助调查 。 很快 , 杨家兄弟的具体身份信息得到了确认 。 不过可惜的是 , 兄弟二人的去向 , 一时难以查清 。
后来据沈某交代 , 其实他和胡某被抓的那天 , 杨家兄弟也在诸暨火车站 。

胡某
原来他们四人在抢劫得手后 , 第二天就坐车到了诸暨 , 并且将抢来的珍珠拿到市场进行销赃 。
几人原本打算坐火车到了云南之后再分钱 , 没想到在上车之前碰到了警察 。 杨家兄弟当时很有可能趁乱逃跑了 , 至于枪支的来源 , 沈某交代是在云南边境购买的 。
虽然杨家兄弟的身份已经被确认 , 可到处流窜的他们却令警方颇为担心 , 主要原因是他们手中还持有两把枪 。 这两把枪对社会的危害是极大的 。
警方推测杨家兄弟很有可能会潜回云南老家 , 于是安排办案人员在云南文山进行调查 , 可在经过长时间的走访和排查后 , 始终没有发现杨家兄弟的踪迹 , 两人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