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间断驻留!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4月17日(星期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师孙军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钟红恩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 , 并答记者问 。 中国网现场直播 , 以下为文字实录:
总台CGTN记者: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返回后 , 各界对后续载人飞行任务更加期待 。 今年还有2批次6名航天员要执行飞行任务 。 请问 , 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需要完成哪些工作?目前的准备工作进展如何?谢谢 。
黄伟芬:谢谢你的提问 。 按照空间站建造阶段的任务安排 , 执行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 。 目前 , 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的身心状态非常好 , 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的训练和任务准备 。
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 , 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 , 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 。 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10天 , 航天员系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
十四乘组将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组装建设工作 , 从单舱组合体飞行逐步建成三舱组合体飞行状态 , 在这期间要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他们将首次进驻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 , 建立载人环境;配合地面开展两舱组合体、三舱组合体、大小机械臂测试 , 气闸舱出舱相关功能测试等工作;将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出舱活动;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14个机柜解锁、安装等工作 。 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也将计划实施数次出舱活动任务 , 进行舱内载荷设备组装、测试和调试工作 , 操控机械臂实施舱外载荷安装;对三舱三船最大构型组合体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 。 两个飞行乘组还将开展科普教育及其他公益活动 , 按计划开展数十项在轨科学研究的实验和工程技术试验、飞行任务数据资料收集和拍摄;开展在轨健康监测、防护锻炼、在轨训练和演练 , 以及大量空间站平台巡检测试、设备维护照料、站务和物资管理等工作 。
针对建造阶段飞行任务特点 , 航天员系统本着“从难从严 , 从实战出发 , 试训一体”的原则 , 设计并实施了八大类200余项训练 , 使航天员在思想、身体、心理、知识储备、操作技能等各个方面都具备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 在全面系统训练的基础上 , 我们重点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强化训练:
一是针对问天舱和梦天舱首次进驻状态设置 , 以及各种构型组合体的运行管理、设备操作、维护维修、物资管理、站务管理等进行强化训练 。
二是针对机械臂验证、气闸舱出舱活动等任务 , 完成了机械臂操作训练 , 出舱活动程序训练、协同训练、模拟失重水槽训练、低压环境训练等任务训练 。
三是强化了应急故障处置能力的训练以及实验舱遥操作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训练 。
四是强化了体能和力量训练、心理调适训练以及在轨健康、生活和工作驻留保障技能训练 。
五是完成了数十项空间实(试)验以及平台操作训练 。
六是参加了人船联试、人站联试以及工效学评价试验等近百次工程研制试验活动 , 深度参与了飞行手册和预案编写 。 在充分发挥航天员作用的同时 , 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实战能力 。
【不间断驻留!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此外 , 加强了个性化训练和个性化健康保障工作 , 多次安排两个乘组和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行交流 , 在神十三任务的基础上 ,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保障措施 , 以确保航天员在轨健康生活、高效工作 , 圆满完成任务 。 谢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