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俗语:“割罢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瞧娘。瞧娘不全为瞧娘,为着跟娘去要羊”,什么意思?
我不是河南人,不了解河南风俗 。但这句俗语,套用在山西,也是适合的 。
我们家乡有一道美食,是用羊内脏熬汤,再加上面片、羊肉、羊血,煮成汤面 。

文章插图
羊汤在中国很普遍,在我们这里,也无非是做法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它有个特殊的名字,叫“牺汤” 。
什么是“牺汤”?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与“牺牲”是有某种联系的 。而“牺牲”的本义,就是指“古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 。

文章插图
在我们老家,牺汤是夏天喝的,应该是麦收之后祭祀五谷之神,并且犒劳辛苦的农人 。如果这个推理属实,就正好可以和题目中的俗语联系上:
【河南俗语:“割罢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瞧娘。瞧娘不全为瞧娘,为着跟娘去要羊”,什么意思?】割麦打场之后,农人有短暂的空闲时间,出娘的姑娘可以趁机回娘家走走 。而这个时间段,又正好和“喝牺汤”重合,所以回娘家的姑娘可以在娘家吃到羊肉 。

文章插图
这个解释,不知是否合理?
其他网友观点
我们这里是山东的,跟河南的习俗差不多,这句俗语倒是没听说过,不过情况差不多 。
“割罢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瞧娘”,我们这里是统一的六月初一那天回娘家,就像正月初二一样,平时里初一十五是不许回娘家的,但是六月初一是个例外,这一天只要没有什么特殊原因,都带着孩子去姥娘家 。
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呢?有个解释,就是五月里是收麦子的季节,大家都十分匆忙劳累,这些天的收成就代表了这一年挨饿不挨饿,也就是说收完麦子后是全年最富有最大方的时候,一家子亲人聚聚会,唠唠家常,你家收成啥样,他家啥样,感谢忙时的互相帮忙 。那时是纯人力,没有机械,地多的人家,劳力少的人家,或者天气不作美的时候,人们就是集中力量,互相帮忙,我先帮你干,你再来帮我干,早早把麦子收到囤里放心 。
现在一个大任务完成了,放了一半的心,大家都放松放松,六月初一走亲戚成了习俗,闺女拿着烧饼或者白面,当姥娘的给孩子炸个面泡子或者糖糕,一个屋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多么纯朴而又幸福的生活啊 。
去要羊,无论是真羊还是面捏的羊,大家都是图个吉利,为了生活,有来有往,谁不想日子越过越好呢?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这是农历六月初一,也叫小年 。出嫁的姑娘要回娘家看看 。比春节礼和中秋节稍次一点的回娘家 。此时麦收结束,也有回娘家汇报收入的意思 。致于跟娘家要羊要狗的说法倒没有 。
推荐阅读
- “大丈夫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两句话大家不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 老农民经常说:“丑妻贱地家中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人生道理?
- 俗语“腊月初一晴,来年耕牛歇”什么意思?晴天不好吗?
- 微信上“来自通讯录”的好友申请,为何有些却是陌生人?
- 如何才能培养出“数学思维”?
- 俗话里的“不怕有蛇进家门,就怕香椿高过房”,是什么意思?
- 你有清洗“肛门”的习惯吗?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
- 茂辰年1868是哪个朝代
- 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看的呢?
- 老牛吃嫩草的下一句是什么?完整俗语的出处和意思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