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底部有个大洞!每年吞噬20亿吨海水,海平面为何不降反升?


太平洋底部有个大洞!每年吞噬20亿吨海水,海平面为何不降反升?


文章图片


太平洋底部有个大洞!每年吞噬20亿吨海水,海平面为何不降反升?


文章图片


太平洋底部有个大洞!每年吞噬20亿吨海水,海平面为何不降反升?


文章图片


太平洋底部有个大洞!每年吞噬20亿吨海水,海平面为何不降反升?


文章图片


太平洋底部有个大洞!每年吞噬20亿吨海水,海平面为何不降反升?


文章图片


大家知道 , 地球的表面71%都被海水所覆盖 , 最深的地方即马里亚纳海沟达到了11034米 。 由于海底的压力非常大 , 而且越深的地方光线越少 , 所以人类对于海洋特别是海底世界的认知还很少 。 而对于海底地形的探测 , 多是依靠声纳雷达的方法进行小区域的测量 。

【太平洋底部有个大洞!每年吞噬20亿吨海水,海平面为何不降反升?】在2019年的时候 , 有科学家曾经发表论文称 , 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某处地方 , 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漏洞” , 每年有20亿吨左右的海水会被吞噬进去 。 经初步推测 , 这个“漏洞”自从形成之后 , 所吞噬的海水总量达到了惊人的3000万亿吨 。 近3年来 , 又有一些科学家发现了地球海洋中存在的其他“巨洞” 。 作为“吃瓜”群众 , 我们或许会心生疑问 , 这些被吞噬的海水都去哪了呢?为什么海水被吞噬后 , 全球的海平面不降反升呢?

要想解释这两个疑问 , 我们不妨先从地球的整体结构谈起 。
海底“巨洞”的形成过程地球在形成之初 , 还是一个从内到外都非常炙热的球体 , 表面岩浆翻滚 , 火山喷发频繁 , 浓烟密布是当时最为贴切的写照 。 而在此过程中 , 一方面由于地球整体呈现的是“熔融”状态 , 所以组成地球的物质会随着重力的作用不断沉降 , 那些密度较大的物质就会沉降到更深的内核深处 , 而密度小的则会“挤压”到地球的上层 , 最终形成了从内向外分布的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这种圈层的结构 。

另一方面 , 在热辐射的作用下 , 地球的热量会逐渐地向宇宙空间散失 , 而储存在内部的一部分热量 , 也会通过频繁的火山喷发 , 通过气体、水蒸气、尘埃等载体被带到外部 , 逐渐形成了地球的大气层 。

此外 , 在大气层的保护下 , 那些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水蒸汽 , 在大气层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凝结而降落 , 而地表的温度又很高 , 于是从地球内部源源不断出来的水蒸汽 , 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会反复进行着凝结和蒸发的循环过程 , 最终随着地球表面温度的冷却 , 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原始海洋 。

在海洋形成之后 , 由于地壳是“漂浮”在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之上的 , 在地球自转、地球内部能量积聚和释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的影响下 , 地壳的不同板块之间 , 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相互碰撞、挤压或者分裂 , 挤压作用强烈的地方 , 会逐渐突出海面而形成陆地;分裂作用强烈的 , 则会形成海沟以及陆地板块内部的裂谷 。 这种地球内部一直活跃的地质运动 , 最终推动形成了地球表面千差万别的地形地貌 。

在海洋底部有的区域 , 原有地壳受到拉伸作用非常强大时 , 就会形成巨大、绵长的断裂带 , 那么在重力作用下 , 海洋中的水连同大量沉积物 , 就会顺着断裂带造成的“巨洞”向更深入迁移 。 因此 , 只要是在海底呈相互分离作用的不同板块交界处 , 或者说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呈现以拉伸作用占据优势的区域 , 这种海底“巨洞”和海水被吞噬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
被吞噬的海水去哪里了呢?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 , 我们可以知道 , 随着深度的增加 , 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基本上都会持续上升 , 比如软流层的平均温度可以达到1200摄氏度 , 而对上下地幔的中间区域时 , 温度就能达到3000摄氏度左右 , 压力达100万个大气压 , 内核就更不用说了 , 温度和压力会更高 。

大家知道 , 水在地球上的流动 , 一方面需要重力的作用 , 使其能够从高往低流动 。 另一方面也需要流动的空间 , 假如被密度比它大的物质阻拦 , 那么水的流动就会受限 , 甚至根本穿越不过去 。 同样 , 水从海底到地球内部的迁移 , 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