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本书:《三体Ⅱ·黑暗森林》( 七 )


整个战斗持续了50分钟 , 人类一共打中水滴两次 , 唯一的战果 , 就是曾经在几秒钟的时间里改变了水滴的速度 。 人类的2000多艘战舰 , 除了7艘成功逃跑之外 , 剩下全部葬身火海 。 这一场战役 , 被人类称为末日之战 。 消灭人类所有战舰的 , 就是三体世界的一个小小探测器 。 那些还在半路上的三体人的大战舰 , 体积是水滴的几万倍 , 它们强大到什么程度 , 人类根本不能想象 。 这场仗是没法打了 。 人类100年的荣光和自信 , 被短短的50分钟完全打碎 。
这个时候 , 让我们从小说里跳出来 。 让我们回到这个思想实验的题目 , 有科学层级差距的文明相互交战的结果是什么 。 结果就是 , 根本不可能打得有来有往 , 肯定是完全还不上手 。 人类这个时候才明白 , 这个世界上最狠的武器 , 其实是理论物理 。 这时候 , 我们再回头看三体人之前的智子封锁计划 , 可以说完美生效了 。 人类所有飞船的这些什么高速度啊 , 强火力啊 , 用四个字来概括 , 就是——奇技淫巧 , 这些应用技术根本没有用 。 而水滴的速度也不算快啊 , 和人类战舰差不多 , 而且战斗技巧可以说是冷兵器阶段 , 就是撞 , 只不过人家是用放大一千万倍之后还是光滑无缝隙的圆脑袋撞 。 对物质本质的理解 , 对粒子性质的分析 , 这才是根本的问题 。
那这一个段落 , 给我们的收获非常简单 , 就是:如果你想在宇宙里和人打架的话 , 没啥不能没知识 , 没啥知识不能没有物理知识 。 还有 , 对于那些在物理层面你并不了解的事物 , 我们最好还是带着深深的畏惧 。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思想实验 。
上面就是末日之战 , 如果说末日之战把人类的所有荣光都打碎了 , 紧接着的一场战斗 , 就把人性最黑暗的一面暴露出来了 。 这场战斗叫做黑暗之战 。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思想实验 。
思想实验2:什么是猜疑链?
在末日之战里 , 一共有7艘人类的战舰逃出来了 。 有之前没有参战的 , 也有趁乱逃出来的 , 这7艘战舰分成了两拨 , 一拨是5艘 , 朝太阳系的一个方向飞 , 另外2艘朝另外一个方向飞 。 黑暗之战就是在这7艘人类战舰之间爆发的 。 这7艘战舰知道 , 自己肯定是不能回太阳系了 , 因为你是军事目标 , 水滴第一个消灭你 , 而且地球呢 , 估计也早晚属于三体人了 。 所以眼前唯一的选择 , 就是到太空里找一个新的行星扎根 。 这个未来听上去太渺茫了 , 但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
到宇宙里去安家 , 这个任务一设定 , 就马上出现了一个问题 , 燃料和飞船配件够不够 。 那马上又出现一个特别邪恶 , 但是谁都会想到的办法 , 就是我可以从其他的飞船那抢 , 所有飞船的型号都是一样的 , 燃料和配件都通用 。 但是 , 这个想法可能刚一升起来 , 马上就会被人的良知给压下去 , 因为这太反人性了 , 要是舰长下令杀害自己的同胞 , 以后他还怎么和整船的部下相处呢?但是 , 这里又有一个转折 , 只要是聪明人 , 他就会想 , 我只敢保证自己有良知 , 我怎么敢保证对方有良知呢?万一他突然下黑手了呢?那我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
你看 , 这么一考虑问题 , 就从原来的我先动手的那种错事 , 变成一种特别理直气壮的主动自卫了 。 同时 , 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推论 , 就是对方也明白这个道理吧 , 那他是不是也可能主动自卫啊 , 那我更应该自卫了吧 。 所以就变成 , 我必须干掉他了 。 这又升级了 , 但这个互相猜疑的链条还没有中断 , 对方也明白这个啊 , 那我就还得升级 , 变成干掉对方慢了都不行 。
所以 , 这种主观恶意是不断在两边反射 , 而升级的过程 。 整个过程 , 从开始思考到想明白动手 , 聪明人可能一分钟都不用 。 这个就叫猜疑链 , 也是《三体》小说里原创的概念 。 意思就是两个原来并没有主观恶意的个体 , 只要有一方在想象里出现了一个小恶意 , 那就会被猜疑链快速放大 。 这个放大过程只有一个办法中断 , 就是某一方死了 。 打个比方 , 你马上就明白了 , 在生活里 , 如果你拿一个麦克风 , 把它对着播这个麦克风声音的喇叭的话 , 马上就会发出非常刺耳的噪音 。 这个在物理学上叫自激 。 自激和猜疑链的道理是一样的 , 一个最小的声音 , 进入这种像链条一样可以来回反射的机制里 , 就会变成巨大的噪音 。
那我们回到小说里 。 我们看 , 这些战舰之间有微小的主观恶意吗?有 , 太有了 。 谁都想到了将来我的燃料和配件不够用 , 我可能需要抢 。 所以 , 一场自相残杀的战斗在人类战舰之间爆发了 。 战斗的结果是 , 远在太阳系两端的两拨人类战舰 , 最后都只有一艘活下来了 。 两艘战舰都装满了燃料和补给 , 各自朝太阳系外飞走了 。 这场自相残杀的战斗 , 就是黑暗之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