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得很离谱?中科院院士:地球能充能放能,还有45亿年寿命!( 三 )



屋漏偏逢连夜雨:地球老巢都可能被端掉
各位想躲在地底下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 但比大气层消失还有一个更不好的消息 , 太阳在后期的红巨星时代 , 不仅会烤焦地球 , 还可能吞并了地球 , 这一点可能大家是没有想到的!

而原因则是来自太阳内部!
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来自太阳内核氢核聚变 , 在后期 , 太阳内核氢燃料消耗完后会坍缩 , 其内核和外层氢燃料会开始燃烧 , 温度上升 , 壳层氢燃烧更剧烈 , 太阳会出现膨胀 , 这就是红巨星的来历 。 但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两件事:
1、红巨星:壳层氢燃烧高温导致恒星膨胀形成红巨星;
2、氦闪:核心氦元素堆积 , 温度会增加 , 达到1亿K时会发生氦聚变 , 此为氦闪;
由于中心的氦处在简并态 , 氦聚变时无法通过膨胀调节聚变速度 , 因此会出现“爆炸性”的聚变 , 产生的热量向外释放 , 会导致太阳突然发生前所未有的活动 , 比如日冕物质大量抛射 , 会给太阳系内的天体带来灭顶之灾 , 即使地球有磁场也挡不住如此狂轰滥炸 。

当然氦闪只会摧毁地球表面 , 如果人类躲入比较深的地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膨胀的红巨星不断扩大却是心腹大患 , 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 , 像太阳一类的恒星膨胀时期直径大约能到达地球轨道外 。

地球贴着太阳表面运行但此时也会因为丢失大量物质 , 造成太阳质量下降 , 地球轨道会稍稍跃升到更远 , 但两者非常接近 , 也就是说地球有很大概率会在太阳这颗红巨星的“大气层”内飞行 , 阻力大增 , 逐渐坠入太阳 , 此时地球面临的结局直接就是灰飞烟灭了 。

还有多久?假如按整个说法 , 地球差不多还存有将近40~50亿年的“寿命” , 不过要先说明下 , 氦闪会比这更早发生 , 不过这也没啥意义 , 因为地球核心冷却后 , 地表就不再适合生存了 , 氦闪来不来其实差别已经不大了 。
地球究竟能不能充能放能?中科院汪集旸院士还表示地球还像个充电宝 , 既能作“电源”对外输出地热能源 , 也能像“电池“储能以备后用!在这个描述中 , 利用地热发电大家都能理解 , 但像电池一样储能备用是什么意思?还能向地球充入能量?

根据汪集旸院士的语境 , 似乎是从外向内对地球蓄热 ,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 而汪集旸院士也作为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他一定明白这是个不可逆的过程 , 一定不会犯这个低级错误!
那么“像“电池“储能以备后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也许应该从地球获取的太阳辐射角度来考虑 , 目前我们食用的能源 , 除了核能以外几乎都来自太阳的“馈赠” , 比如煤炭来自远古绿色植物转换的太阳能 , 石油同样如此 , 天然气也只是不同的过程 , 这些化石能源的形成都离不开太阳 。

而风能、水能以及洋流能等能源也是来自太阳 , 因为太阳辐射能让地球大气层升温 , 海洋水汽蒸发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循环整个地球:

  • 风能来自大气环流以及热辐射引起的对流;
  • 水能则来自水汽环流将水送到高海拔地区再回到大海的过程;
  • 洋流则是温盐驱动的 , 原因是盐度与温度的变化 , 而温度变化则是主因;
潮汐能属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驱动 , 但要是没有太阳辐射让地球水体处在液态 , 那么很抱歉这个潮汐能也不复存在 。

因此从这些角度描述地球是个充电宝似乎也没毛病 , 汪集旸院士可能要稍稍说明下 , 要不然大家都根据语境理解为地热还能充入能量 , 这就罪过大了 。

总的来说 , 汪集旸院士的描述大致上也不算大错 , 但非常不严谨 , 特别是他在发言中提到了研究生 , 这表示这个发言面向的受众层次是很高的 , 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错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