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不吃不喝,连飞数万公里,横穿太平洋,一只飞鸟打破肉身极限


11天不吃不喝,连飞数万公里,横穿太平洋,一只飞鸟打破肉身极限


文章图片


11天不吃不喝,连飞数万公里,横穿太平洋,一只飞鸟打破肉身极限


文章图片


11天不吃不喝,连飞数万公里,横穿太平洋,一只飞鸟打破肉身极限


文章图片


11天不吃不喝,连飞数万公里,横穿太平洋,一只飞鸟打破肉身极限


文章图片


11天不吃不喝,连飞数万公里,横穿太平洋,一只飞鸟打破肉身极限


文章图片


11天不吃不喝,连飞数万公里,横穿太平洋,一只飞鸟打破肉身极限


11个日夜不停地飞 , 不吃不喝飞越浩瀚的太平洋 , 全程达12200公里 , 你相信这是碳基生命可以做到吗?有一种生物不仅可以做到 , 而且它们每年都在这样挑战自己的肉体极限 。 究竟是什么生物可以创造出这样的飞行神话?又是什么原因让它们拥有如此强大的飞行本领?

匪夷所思的飞行记录这段传奇的飞行神话要从遥远的美国阿拉斯加说起 。 2020年 , 一群觅食中的斑尾塍鹬在美国阿拉斯加被人类科学家诱捕 。 为了搞清楚这种鸟类的迁徙路线 , 科学家们在这群斑尾塍鹬中较为健壮的几只身上安装了小型卫星定位仪器 , 并在随后的一年里持续跟踪定位仪器上传出的卫星信号 , 观察这些鸟类的飞行状态 。

令人跌破眼镜的事情被发现了 , 其中一只编号为4BBRW的斑尾塍鹬 , 费时11天从阿拉斯加横穿太平洋飞到了新西兰 。 要知道 , 美国阿拉斯加到新西兰 , 两地距离达到了12200多公里 。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 卫星信号显示 , 整个飞行过程中这只编号为4BBRW的斑尾塍鹬并未出现高度上的较大变化 , 这也就是说这只斑尾塍鹬全程没有停下来休息和进食 。 这次飞行记录刷新了人们对鸟类飞行耐力的认知 , 也打破了过去同是由斑尾塍鹬创下的最长8日夜连续飞行记录 。

如此离奇的消息一经报道 , 就引起一部分生物爱好者的怀疑 。 这个“鸟类11天不吃不喝飞行12200公里”的数据是否造假?碳基生命为什么能表现出这般媲美机器的耐力?对于人们的质疑 , 此次实验的相关组织放出了近些年来收集到的斑尾塍鹬的大量飞行数据 。 人们才知道 , 原来科学家们早就认识到了斑尾塍鹬的与众不同之处 , 一直在做它们的飞行数据收集工作 。

数据显示 , 早在2007年 , 科学家们就开始运用卫星定位技术追踪斑尾塍鹬的迁徙之路 。 那时候的“明星选手”是一只编号为E7的斑尾塍鹬 , 它提供的卫星信号不仅展现出斑尾塍鹬的惊人速度和耐力 , 也描绘出了一张完美的斑尾塍鹬迁徙路线图 。 每年 , 上万只斑尾塍鹬会沿着这条迁徙路线前仆后继地追寻生存和繁衍的下一站 。

宿命中的旅程斑尾塍鹬的第一站位于寒冷的北极冰原 。 每年五月 , 斑尾塍鹬以卵的身份降生在苔原上的浅坑中 , 短短21天便会破壳而出 。 从出生那一刻起 , 斑尾塍鹬雏鸟就开始进食 , 它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变得更强壮 , 积蓄更多的能量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 八月 , 北极苔原第一朵冰花绽开的时候 , 无论是否已经填饱肚子 , 这些斑尾塍鹬幼鸟都要开始它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飞行 。 这次飞行将跨越太平洋 , 全程12000公里左右 , 没有一只斑尾塍鹬可以在这次旅程中掉队 , 因为天空之下就是无处落脚的海洋 , 停下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拥抱死亡 。 然而对于斑尾塍鹬来说 , 这只是鸟生的第一个挑战 。

短则八九日 , 多则十一二日 , 斑尾塍鹬就会到达新西兰 , 在这里 , 斑尾塍鹬可以度过相对悠闲的半年 , 尽情储备下一次飞行需要的能量 。 次年三月 , 斑尾塍鹬将要赶往一个特殊的地方——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 在这里 , 这些飞行健将要拼命地囤积自己的脂肪 , 因为下一次落地它们就没有时间进食 , 而是要迎来一场关于生命的战斗 。

五月初 , 换上红色羽毛的斑尾塍鹬仿佛听见指令枪似的在一夜之间全部飞向了阿拉斯加 , 这是一段镌刻在斑尾塍鹬基因深处的渴望 。 那里 , 是这种生物的生命的第一站 , 也是斑尾塍鹬这一次迁徙的最后一站 。 耗时一年 , 全程3万公里 , 斑尾塍鹬的一生都在重复着这样的长途迁徙 , 也在这一次次宿命的旅行中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