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星球大战已被证实?太阳系行星爆炸产生了小行星带,有高級生命的操控痕迹( 三 )



天文学家把它称作“柯伊柏带”(Kuiper belt) , 也有翻译成古柏带的 。 柯伊伯带距离太阳约30─50天文单位 。 天文学家在此地带发现了很多类似冥王星大小的小行星 , 如阋(Xì)神星(Eris)、鸟神星(Makemake)和妊神星(Haumea)等 。 其中阋神星质量还比冥王星还大一点 。 有鉴于此 , 在2006年国际天文学把柯伊伯带的小行星们称为矮行星(Dwarf planet) 。 初步估计这里直径大于50公里的矮行星有10万颗 。
第三颗失落的行星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和矮行星 , 留下了爆炸行星曾经存在的痕迹 。 还有一些则是消失得无影无踪的行星 。 这里可不是随意猜想 , 而是有科学证据的 。

《纽约邮报》曾刊登一篇报导 , 研究人员在太阳系中发现了“失落的行星”的证据 , 在科学杂志《伊卡洛斯》上的研究表明 , 在太阳系的早期 , 一颗“冰巨星”被未知的力量“踢出”了所在位置 。 它类似天王星和海王星 , 成分有氢和氦 , 也有更重的元素 , 如氧、碳、氮和硫 。 由于离太阳遥远 , 温度在零下300华氏度 , 所以这些元素呈现出固体的冰的形态 , 天文学家称其为冰巨星 。
研究人员创建了6000个模拟来观察太阳系 , 得出了的结论认为:这颗失踪的冰巨星 , 位于土星和天王星之间 , 性质应该类似于天王星和海王星 。 该模型还表明:天王星和海王星原来的位置并不在现在的运行轨道 , 是由于这颗失踪的冰巨星和柯伊伯带的影响才到了现在的位置 。

而这也能解释困扰天文学家的问题 , 那就是为什么天王星的“姿势”和其它的行星不一样 。 其它的行星都是“站立”在黄道上 , 就是说它们的自转轴几乎与黄道面垂直 , 而天王星的自转轴却是和黄道面平行 , 它是“躺着”在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转的 。 这表明它在很久以前受到了一颗质量相当于地球好几倍的行星的撞击 。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员马特?克莱门特在一份声明中说 , “事实证明 , 我们自己的太阳系中行星的排列非常不寻常 。 ”科学家疑惑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太阳系中行星排列不寻常?难道是受了高级智慧生命的影响吗?因为只有更高级别的核爆炸才能将巨大的行星炸碎 , 才能改变行星的位置 。

太阳系曾有星球大战?对人类来说 , 大部分的太阳系仍然是未知的领域 。 因为按照太阳的质量来计算 , 它的引力场能主导的范围大约是2光年 。 2光年是多少啊?就是12万5千个天文单位(125000AU) 。 人类目前能比较详细探索到的范围 , 没有超过100个天文单位 。 再远的只有偶尔探测到的彗星了 。
科学家认为:即使在人类能了解到的如此小的范围 , 早期的太阳系也并非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 曾经拥有至少11颗行星 , 包括马尔戴克行星、柯伊伯带的行星以及消失的冰巨星等 , 而且火星、地球的体积也都不是现在这样 。

一些大胆的学者相信远古时代 , 其它星球上也都存在着高度的文明 , 并发展出了杀伤力比我们现在的核武器更强大数千倍的超核武器 。 由于种种原因 , 引发了太阳系内的星球大战 。
结果火星由于核战摧毁了大气层;金星由于核战引发内部火山喷发 , 导致大气层温室效应 , 而蒸干了表面的水;而马尔戴克星很可能由于核战被炸毁 , 只留下残骸 , 还有离我们遥远的柯伊伯带散落的矮行星们 , 也有可能是被核武器炸毁的行星遗体 。

在介绍《外星人访谈录》中还谈到外星人艾罗 , 它们看到人类发展出核武器时 , 也是高度关注的 , 甚至从其它星系来到地球上进行调查 。 智慧生命表示 , 不是不愿意和人类分享高科技 , 而是担心人类无法控制贪婪的欲望 , 从而导致星球大战 , 不仅毁灭自己还给其它星球带来灾难 。
看来当生命在物质方面发展到一定层次 , 却不注重精神层面的时候 , 毁灭的危险可能就在逼近 。 其实这样的事 , 在地球上也发生了很多次了 。 更早期我们也介绍过科学家发现了《圣经》中记载的索诺玛城的遗迹 , 繁华的都市因为道德沦丧而被神抛弃 , 走向毁灭 。

比起那些消失的星球 , 消失的城市的人类 , 如今我们还幸运地活着 。 想想还真是很值得珍惜的 。 如果我们变得更好 , 或许就可以远离那些灾难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