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维到三维,自然资源信息化还有哪些新机会? | 实景三维观察( 二 )


以目前关注度最高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和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为例 , 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 但工作内容有所差异 。
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武文忠司长表示 ,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未来各类时空数据建设的时空基底 。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原副主任刘若梅此前表示 , 将把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各类空间数据成果的集成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 。
武大吉奥副总裁凌海锋向泰伯网介绍:“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和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都采用了实体化的理念 , 建立基础地理、自然资源的实体化数据体系 , 强调数据的对象化、三维化、实体化、时序化 , 强调三维场景的应用 。 ”
凌海锋表示 ,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形成的地形级、城市级数据成果是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的基础 。 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则更专注于支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的管理 , 实景三维中国成果是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建设的重要基础 。
在凌海锋看来 , 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 , 是自然资源数据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 , 其难点在于如何落实“基于全国统一的三维空间框架 , 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模型 , 准确表达地上、地表、地下各类自然资源空间关系及属性信息” , 同时建立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与自然资源已有数据体系的联系 。
而被看作时空基底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过程中 , 也面临着不少难点 , 在包括顶层设计、技术路线、应用效果、可持续运营等方面 , 都还存在讨论的空间 。
机遇不只源于“三维”
自然资源一体化、立体式监管的模式变化 , 以及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 , 为从业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巨大机遇 。 业界应理清思路 , 用整体眼光看待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 , 以便更好地融入自然资源信息化的整体建设进程当中
凌海锋表示:“从业者需要认清测绘地理信息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各方的新需求、承担的新职能 , 围绕构建统一空间基准、统一本底数据 , 升级改造测绘地理信息业务与技术体系 。 ”
“面向已有成果 , 探索基础测绘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础地质数据、基础海洋数据的融合 , 面向‘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自然资源‘生命共同体’ , 找出数据中的‘同’和‘异’ , 统筹整合一套空间上涵盖地上、地表、地下 , 时间上可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然资源一体化现状实体数据 , 实现真正的融合现状一张底图 。 ”
“同时 , 探索实体化技术服务自然资源数据治理 。 基于业务流程和关系 , 构建知识图谱 , 以地块为单元 , 通过给地块赋予唯一编码 , 建立时空、业务、社会信息等关联 , 实现自然资源数据一码统治 。 ”
康铭表示:“现阶段 , 三维相关的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 , 需要一定时间理清思路 。 同时 , 三维项目成本相对较高、建设周期也相对更长 , 应用场景有待探索 , 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替代原有二维应用 。 ”
“从二维到三维的数据量将产生爆发性增长 , 庞大的数据增量将对业务架构、数据管理、系统搭建及应用开发带来更高的挑战 。 同时 , 三维数据的标准体系仍在完善过程当中 , 不同来源的数据融合方面存在大量工作 , 各种数据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将是三维相关建设工作中最大的挑战 。 另外三维领域还需要时间形成完整的产业业态 , 让三维从展示深入到真正的行业应用之中 。 ”
康铭认为 , 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 , 二维数据仍然是业务应用的主体 , 并将在应用中逐步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过渡 。
“虽然三维是现在自然资源领域的一大风口 , 但并不意味着只有三维领域才有机会 , 实际上 , 行业中需要做的工作还非常多 。 ”
康铭表示:“自然资源部是由多个部门整合而成的新部门 , 经过一段时间 , 各部门的业务逻辑已经逐渐理顺 , 但业务流程尚未完成深度整合 。 运用数字化手段 , 促进业务流程深度整合再造 , 加速实现自然资源监管与利用的‘一盘棋’ , 我认为是未来一段时间自然资源领域中最大的机会 。 ”
凌海锋也表示:“相继出台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调查监测体系建设、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不动产数据质量提升、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等管理工作要求 , 都将需要信息化提供更有效的支撑 。 ”
“在推进自然资源信息化的过程中 , 需要业内企业共同协作 , 避免不健康竞争 , 形成良性的生态 。 业内企业也需要调整心态 , 迎接大型互联网企业入局带来的错位竞争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