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捐出1000亿,将拼多多“拱手让人”,41岁黄峥跑去做科学家?


无偿捐出1000亿,将拼多多“拱手让人”,41岁黄峥跑去做科学家?


文章图片


无偿捐出1000亿,将拼多多“拱手让人”,41岁黄峥跑去做科学家?


文章图片


无偿捐出1000亿,将拼多多“拱手让人”,41岁黄峥跑去做科学家?


文章图片


无偿捐出1000亿,将拼多多“拱手让人”,41岁黄峥跑去做科学家?


文章图片


文:柳洋
说到“拼多多” , 那真的是有讨论不完的话题 。 近些年 , “拼团砍一刀”、 “极限提现”这些另类营销策略 , 让无数网友不禁调侃“太烦人了” 。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 能在当年淘宝和京东两大电商大佬的统治下悄无声息的占领大部分市场的 , 拼多多的成功经历可谓是前无古人 。 而这一切 , 离不开一个传奇的80后——黄峥 。

1980年 , 黄峥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 小时候的黄峥 , 便展现出了优异的学习天赋 。 在小学期间 , 黄峥参加奥数竞赛并成功获奖 , 从而获得了报考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资格 。
当时的浙江省只有这所学校可以在全省范围招生 , 而且招来的几乎全是尖子生 , 绝大部分的人更是可以直接保送各大名牌高校 。 这无疑是给黄峥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学习氛围 。 经过6年的努力学习 , 黄峥成功被保送至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 攻读计算机专业 , 并在此时结识了同在浙大计算机系读书的丁磊(网易创始人) 。

2002年 , 大学毕业的黄峥成功考取了全球排名第八的威斯康星大学 , 继续在计算机领域深造 。 丁磊在得知黄峥要去美国留学后 , 把他介绍给了段永平 。 令人意外地是 , 这位被称为“天使投资人”和“中国巴菲特”的段永平 , 日后成为了黄峥的贵人和导师 。 后来 , 段永平斥巨资拍下巴菲特的午餐 , 他把唯一的陪席机会给了黄峥 。
对于段永平和黄峥的关系 , 当时很多人都很疑惑 , 一个投资大佬为什么会帮助一个学生?可接下来故事的发展走向 , 却印证了段永平的话:“他是我见过极少数悟性极高的人 , 前途不可限量!”

硕士毕业后 , 黄峥为一件事发了愁 。 当时的黄峥正在谷歌实习 , 工作很受认可 。 可同时微软也发来了工作邀请 。 当时的微软是在计算机领域如是中天的科技巨头 , 反观谷歌 , 还只是一家初创企业 , 工程人数只有数百人 。 黄峥很犹豫 , 不知道该去那一家好 。 最终还是段永平建议他说:去谷歌吧 , 对你未来会很有帮助 。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 相比在发展已经成熟的企业中打工 , 在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创业公司工作总会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成长 。

黄峥先是在谷歌总部负责系统开发工作 , 后来又被派往中国 , 参与中国谷歌从0到1的筹建工作 。 黄峥加入的那段时间 , 是谷歌高速发展的时期 。 在他入职不到半年的时间里 , 谷歌就成功上市了 。 黄峥的工资也涨了很多 , 还获得很多期权 , 据说有几百万美元 。 这笔钱让黄峥少了创业启动资金的烦恼 。

在谷歌练级3年之后 , 黄峥又在段永平的扶持下开始创业 。 在段永平的支持下 , 黄铮第一次创业非常成功 , 公司名叫欧酷网 , 主营手机和电子教育品类 。 发展3年后 , 欧酷成为排名前3的电商网站 , 年营收6000多万 。 第二次创业的时候 , 黄峥做的是电商代运营公司 , 名叫乐其 。 不得不说 , 黄峥确实是一个商业奇才 , 乐其成立3年后 , 就成为行业领袖 , 年销售额过亿 。

但这些对比到拼多多 , 都是小巫见大巫 。 拼多多起初是靠微信引流这个方法逐渐做大的 。 这时拼多多还只是微信的一个小程序 , 叫做“拼好货” 。 拼好货抓住传统电商未能有效助力农产品上行的机遇 , 以社交拼团模式将产地农产品售给消费者 。
这个运营模式其实是黄峥偶然发现的 。 当时他正在家里养病 , 发现大家一天花在社交APP的时间 , 占到使用手机的40% , 但电商销售额只有1% 。 这让他意识到 , 社交电商大有可为 。 “拼好货”由此诞生 。 他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测试 , 没有想到效果异常惊人 , 两个月时间日订单就超过20万 。

拼多多为什么能迅速从大佬垄断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 这得得益于黄峥的商业头脑 , 敏锐的发现了中国的下沉市场 。 何为下沉市场 , 即三线城市以下的广大城镇与农村地区 。 这些地域属性 , 决定了下沉市场中的消费主力更看中的是性价比 , 而拼多多的“拼着买更便宜”正好回应了这部分市场需求 。 而且 , 下沉市场的消费人口巨大 , 所以有着广阔的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