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居然是“黑洞种子”?科学界重大发现,初代黑洞源于暗物质


暗物质居然是“黑洞种子”?科学界重大发现,初代黑洞源于暗物质


文章图片


暗物质居然是“黑洞种子”?科学界重大发现,初代黑洞源于暗物质


文章图片


暗物质居然是“黑洞种子”?科学界重大发现,初代黑洞源于暗物质


文章图片


暗物质居然是“黑洞种子”?科学界重大发现,初代黑洞源于暗物质


文章图片




提到黑洞相信很多人不会感到陌生 , 有的人甚至连黑洞详细的天体属性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
根据以往科学界的认知 , 尤其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预言” , 我们通常认为黑洞是大质量恒星引力无限坍缩以后形成的 。
根据科学界的观测 , 绝大部分黑洞都符合这一规律 。
然而 , 黑洞本身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天体系统 , 它本身有着严格的质量等级 。
科学界按照质量大小将黑洞分为“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大质量黑洞”、“特大黑洞”、“超大黑洞”等等 。

根据科学界对恒星的观测和计算 , 即便是宇宙中体积最大的初代恒星和质量最大的二代恒星 , 其引力坍缩后也只能形成“大质量黑洞” , 根本不可能形成百亿倍恒星质量的“特大黑洞”以及更高一级的“超大黑洞” 。
那么这些“洪荒巨兽”到底是什么力量形成的呢?
难道黑洞会自然生长吗?
科学界曾经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 , 那就是碰撞 。

两个小质量的黑洞在宇宙中相遇 , 一旦跨过“视界极限”便会交织在一起坠入同一个“时空凹洞”然后经过漫长的“融合”成为质量更大的黑洞 。
宇宙中绝大多数特大黑洞都是这样形成的 。
按照这个简单的“步骤” , 科学界对任何质量的黑洞来源都会有这样一个简单的解释 。
那就是更多小质量黑洞融合撞击 , 这样一来以后宇宙中不管有多大的黑洞都不用担心无法解释形成的原因了 。
但是在2016年 , 科学界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特殊黑洞” , 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

2016年4月 , 国际天文学界“地波射电望远镜”在距离银河系300万光年的“NGC-598”星系中心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超大黑洞” 。
之所以说它特殊 , 是因为这个黑洞的质量过于惊人 。
即便按照黑洞撞击融合的速度 , 它的质量比也大的离谱 。
所以科学界认为宇宙中肯定还存在着一个更“高级”的系统机制 , 这个机制就是特大黑洞质量的“源泉” 。
仅仅靠恒星坍缩和小质量黑洞撞击根本无法合理解释特大黑洞的“质量比” 。

那么这个机制是什么呢?
科学界目前有两种猜想 。
其中一种是以“霍金”奇点大爆炸理论为基础的 。
该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会在时空虹膜上形成巨大的“创痕” , 这个被大爆炸的力量冲击出来的“时空虹洞”吞噬了大量的物质 , 从而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特大黑洞” 。
另一种猜想则是“暗物质” , 该理论认为特大黑洞的质量来源是暗物质 , 暗物质是黑洞不断成长的“养料” , 甚至可以说是“黑洞的种子” 。

在宇宙大爆炸的早期 , 黑洞之间的距离相对非常遥远 , 几乎不可能产生撞击融合的“特大黑洞” 。
所以有科学家认为早期的黑洞或者叫“原始黑洞”之所以能够拥有百亿倍恒星质量 , 都是因为暗物质或者暗能量这类只有“引力”的特殊物质源源不断的滋养 。
最终使得原始黑洞拥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巨大体积” 。
加上大爆炸初期宇宙中根本没有多少大质量天体 , 所以暗物质自然成为了科学家们的“首选目标” 。
【暗物质居然是“黑洞种子”?科学界重大发现,初代黑洞源于暗物质】
黑洞的形成本身并不是一个“未解之谜” 。
但由于它特殊的性质导致科学界至今没有办法对它的来源下一个“定论” 。
只能说大部分的黑洞确实是由恒星坍缩后形成的 , 但少部分黑洞其质量来源至今依然是一个“悬而未解”的谜题 。
虽然暗物质是“黑洞的种子”这个理论没有足够充分的科学验证 , 但也是我们能够想到的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了 。
如果它的背后有比暗物质和暗能量更“可怕”的存在 , 那就真的无法可想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