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乡野风光、田间耕作、农产品等均成为可被开发的旅游资源 , 然而 , 农业和旅游之间该怎么融合才可能通过农业园区变现代景区、传统民房变特色民宿、土货农产品变旅游商品 , 系统解决“看什么”、“住哪里”、“买什么”的问题呢?
生态治理与大地景观的融合
农业生态治理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 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 , 应该将生态保护与修复和农业景观建设结合起来 , 不仅要恢复自然美 , 也要体现人工美 。 需要有效利用国家制定的生态补偿制度 , 加大农村生态恢复、保护、建设的力度 , 在生态恢复治理的过程中 , 因地制宜考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森林旅游、草原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产业等旅游休闲功能 , 以乡村景观的改善优化乡村资源结构 , 提高乡村地区对城市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 为乡村旅游的打造和健康发展 , 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
在乡村景观的打造中 , 要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景观设计理念相结合 , 塑造乡村生态、生产、生活、休闲等多种功能的景观系统 。 既要用“环境兴游”、“生态兴游”的观念 , 兼顾农业和旅游业的功能;也要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现代生活的便利中取得平衡 , 使农业景观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乡村资本” 。新农村建设与乡土风情的融合
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结合发展 , 要实现人的新农村和物的新农村齐头并进 , 通过旅游带来的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 帮助农民向职业农民和服务业转换 。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 , 既要采用现代的建设技术 , 更要用现代的理念传承和保护乡土风情 , 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内涵 , 将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的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统一起来 , 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村镇 。
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要坚持规划的引导 , 在保持传统乡村风貌的前提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 避免出现以地产为导向 , 人为建造与乡村景观隔离和与传统文化背离的旅游村镇 。 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 依托当地特有的景观风貌 , 风土人情 , 将乡村文化的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统一起来 。
科技创新与旅游业态的融合
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来改造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 。 新型农业必然产生新型农业景观、新型农业技术、新型农业产品 , 这些都可以作为乡村旅游发展创新的吸引物 。 应依托中心城市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和科技农园 , 形成规模经济 , 发挥现代农业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元功能 。 要在一些市场潜力大 , 开发条件好的农村 , 将旅游业培育成打造为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主要力量 。
实现现代农业和旅游业态的融合 , 要重视将目前国家积极推行的研学旅行和现代农业旅游结合起来 , 围绕超过2亿的在校中小学生 , 依托现有的乡土资源和现代农业设施 , 结合农业科技、农业景观、农业产品资源 , 根据青少年旅行的特点予以完善和提升 , 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进而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农业旅游和乡土文化研学旅行体系 , 这对于我国的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
原乡文化与旅游体验的融合
要在众多同质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 , 就需要在具象的乡村事物实体上充分发扬特色原乡文化 , 改造提升相应的乡村景观、乡村氛围和乡村环境 , 形成当地独有的乡村意象 。
发挥原乡文化的魅力 , 就不能固步自封 , 需要吸收优良的多元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加工和改造 , 结合市场需求形成文化旅游产品 , 体现乡村旅游中最具原生性活力 。 要充分结合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 拓展乡村文化旅游空间 , 利用乡村的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 , 开发摄影旅游、影视旅游、采风旅游、写生旅游等文化旅游形态 , 促进乡村文化交流 。应建设一批特色突出、服务完善的艺术村落 , 吸引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 , 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 , 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提供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 。
推荐阅读
- 自驾|自驾西藏十余次,初遇“川藏第一险”,酷路泽进去就废了
- 布达拉宫|世界上一半的黄金都在这,11万两的黄金,仅建了一座灵塔
- 自驾|川藏线对车辆有什么要求?自驾川藏线十余次,拍下这组真实照片
- 西藏|户外鼻祖爆出绝杀计划:有机会就出国!已经做好回不来的准备?
- 西藏|如果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真的很危险,这里不仅是亚洲水塔
- 西藏|中国唯一没树的城市,种成一棵奖30万,当地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树!
- 西藏|中国最美的三大山川,你去过几个,全去过的人生无遗憾
- 古镇|不扎堆?何不尝试去这10个冷门景点看一看呢?收获一样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