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牌游戏|4年未获版号,棋牌类游戏仍在赚钱,却不想“打牌”了

棋牌游戏|4年未获版号,棋牌类游戏仍在赚钱,却不想“打牌”了

文章图片

棋牌游戏|4年未获版号,棋牌类游戏仍在赚钱,却不想“打牌”了


踩着4月的尾巴 , 游戏上市公司也陆续交出了2021年成绩单 。
受监管收紧、买量成本上升、用户红利见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 多数游戏企业的业绩并不理想 。
不过 , 在行业普遍承压的情况下 , 部分棋牌游戏厂商的表现却不俗 , 整体营收同比增长明显 。

早在2018年游戏行业监管政策收紧之时 , 棋牌类游戏就出现了一波关停潮 , 头部公司博雅互动(0434 , HK)也曾因游戏业务涉赌被罚9.43亿元 。
同年12月 , 游戏版号在暂停9个月后重新发放 , 此前频频获批的棋牌游戏自此却在版号名单中销声匿迹 。
不过 , 似乎棋牌类游戏公司受到的冲击并不大 , 反而在盈利 。
【棋牌游戏|4年未获版号,棋牌类游戏仍在赚钱,却不想“打牌”了】例如2019年上市的禅游科技的业绩增长离不开棋类游戏快速崛起 。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 , 2021年禅游科技以麻将为代表的棋类游戏业务收入 , 从2020年的6439.7万元直接增至2021年的9.18亿元 , 同比增长达1325.6% 。
从禅游科技各业务营收占比来看 , 牌类游戏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由2020年的66.1%减少至2021年的35.1%;而棋类游戏收入占比则从2020年的8.7%迅速提升至2021年的62.3% , 棋类游戏收入已经撑起了禅游科技的半壁江山 。
牌类下降 , 棋类变强 , 成为了棋牌类游戏公司的又一发展特征 。
与此同时 , 有人曾统计 , 面对政策监管和版号限制 , 游戏行业竞争激烈 , 或有不少小微棋牌类厂商未撑过2021年末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
天眼查统计 , 自2021年7月至今 , 共有1.4万家游戏相关公司注销 。
而用企查查 , 以“清算/停业/撤销/吊销/注销/歇业/责令关闭”为筛选条件 , 以“棋牌游戏”为关键词 , 大约生成约2500条检索结果 , 其中不少撤销节点为2021年 。
不过 , 从总体上看 , 时至今日 , “麻将”“斗地主”“炸金花”等棋牌游戏已4年未获得新版号 , 棋牌游戏厂商靠什么赚钱?
面对版号缺失的压力 , 又该如何转型?
对此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李佳宁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 , 贫道以为:
棋牌类游戏企业如果没有特别新颖的棋牌玩法引入 , 并不太依赖版号 , 而是在此前的棋牌游戏平台上进行迭代即可 。

同时 , 棋牌类游戏本身有一定的用户粘性 , 作为国内网络游戏诞生之处的最初形态之一 , 其类型的垂直度、用户的全年龄性都形成了其流水稳定但涨势一般的格局 。
当然 , 棋牌类游戏公司也并非一成不变 , 也在谋求自我蜕变 。
毕竟行业风向中 , 棋牌类游戏公司确实也出现了承压之下自动消亡的可能 , 而突破点则是跳出棋牌 。
例如禅游科技一方面丰富了原有棋牌游戏的玩法 , 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 另一方面这几年开发了一些休闲小游戏 。

但必须认清的现实则是棋牌类游戏的创新难度其实极大 , 且一个全新的棋牌类型要风靡也并不容易(不能只看“三国杀”这样的产品) 。
而和棋牌游戏这种休闲竞技类游戏用户的属性需求接近的则是休闲小游戏 , 棋牌游戏公司可以作为衍生链条开发来盘活用户资源 。
但休闲小游戏的创新性和收益水平往往一般 。
因此 , 作为一种补充 , 游戏公司开发和申请版号的热情并不太高 。
不过 , 棋类走强、牌类走跌的趋势 , 又或者说明在谋求休闲和体验上 , 棋牌类游戏公司开始不再“急功近利” , 并试图避免容易触碰到的涉赌红线 。
作者 张书乐 ,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 互联网、游戏产业资深评论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