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巨额捐款且一天发2篇Nature,华五高校当之无愧


获得巨额捐款且一天发2篇Nature,华五高校当之无愧


文章图片


获得巨额捐款且一天发2篇Nature,华五高校当之无愧


文章图片


南京大学作为“华五”之一 , 具有非常高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地位 , 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校友 。 优秀的校友培育也极大地提高了南京大学的社会地位 , 同样 , 优秀校友的出现也成就了南京大学 , 并且促进了南京大学的发展 。
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将至之时 , 迎来了两笔大额捐赠 , 首先是郑钢校友 , 捐款金额3000万元 。 按照既定协议 , 这笔钱的2/3将用于南京大学的文科发展 , 作为发展基金建设的一个基础 。 另外1/3的钱将用于改善基础设施 , 鼓励学生和教师等 。 这笔钱可以有效促进南京大学(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发展 。

除此之外第二笔捐款是南大产业为支持南京大学文科发展为仙林校区进行捐款活动 , 捐款总额5000万元 。 这些捐款对南京大学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有直接关联的 ,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一天发2篇Nature
今日南京大学又传来好消息 , 一天连发2篇Nature也足足的证明了南京大学的实力所在 。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欣然教授、王肖沐教授和施毅教授团队在二维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相关成果分别以“Uniform nucleation and epitaxy of bilayer molybdenum disulfide on sapphire”和“Observation of Chiral and Slow Plasmons in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为题 , 5月4日同期在线发表于《自然》 。

【获得巨额捐款且一天发2篇Nature,华五高校当之无愧】发现牛角石墨烯中等离激元新物态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能够将光场局域在亚波长尺度 , 在微纳光子学、集成光电器件、超分辨率成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探索这种新的等离子体模式有望帮助解决等离子体纳米光子器件高损耗的关键问题 。

王肖沐教授和施毅教授的研究团队在扭曲石墨烯材料中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等离子体激元模式:手性贝利等离激元 。 根据扭曲石墨烯的手性结构 , 研究团队揭示了强关联能态的拓扑特征 , 研究成果通过拓扑边缘态保护等离子体有效降低损耗 , 在中远红外光电器件、量子计算、纳米光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我们先进行科普一下!“扭角石墨烯”是一种电子材料 , 它具有强关联性 , 并且能够丰富多体相互作用!通过改变层间扭曲角、掺杂等条件 , 可以灵活调控电子的能量状态 , 实现超导、拓扑等奇异状态 。
破双层二维半导体外延生长核心技术
集成电路摩尔定律是推动人类信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 集成电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 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到的 。 只有南京大学这样的头部高校才有机会尝试!在运行集成电路的超级资源背景下 , 南京大学终于拿到了这方面的自然论文 , 实至名归!集成电路科学也是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的学科之一 。 拿到一篇关于这个领域的Nature文章 , 足以说明南京大学在新工科领域的研究实力 。

南京大学王欣然教授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 联合东南大学 , 提出了“衬底诱导双层成核 , 并驾齐驱的新生长机制” 。 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 , 研究团队进行了实际研究 , 最终取得了新的成果:完美实现了99%以上的双层成核 。 在后续的研究中 , 研究团队还实现了“最高性能晶体管器件”的科研目标 。 该工作突破了层数可控的二维半导体外延生长技术 , 并且实现了最高性能的晶体管器件 。
南京大学虽说是综合性大学但也有自己的短板 , 对于传统工科、农学医学等领涉及到的并不多也不是优势 。 不过好在工科领域有有卓越的成绩 , 也被划为重点发展对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