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或邀外国宇航员?英媒罕见正面描述:国际空间站的拒绝让中国奋起( 二 )


看起来这才是比较“正常”的报道 , 所以偶尔有媒体“正常”报道一下 , 种花家还真有点不太适应 , 不过我们也要了解到 , 《每日邮报》只是英国的一个小报 , 根本无法和BBC以及纽约时报等这些媒体相提并论 。

另外RYAN MORRISON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独立作者 , 有些类似于我国自媒体形式 , 不过相对于官方媒体 , 种花家倒反而比较在意来自西方民众的看法 , 因为官媒会受到政治环境左右 , 而民众则没有这个心理负担 , 看来随着中国航天的进步 , 西方民众早已脱离了西方国家官媒每天灌输的“毒鸡汤”影响 , 对中国航天的看法还是非常积极的 。

不过种花家要提个醒 , RYAN MORRISON有个数据写错了:
It sits 340 miles about 340 miles above the Earth's surface about 100 miles higher tha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距离地球表面340英里 , 比国际空间站高100英里
其实中国的天宫空间站要比国际空间站还要略低一下 , 如下为两个空间站的数据:
天宫空间站:377 x 394 km 41.5°
国际空间站:412 x 421 km 51.6°
差不多要低30~40千米左右 , 两者倾角相差约为10°

文章中描述真会实现吗?
《每日邮报》的报道罗列出的信息 , 其实大都都已经公开报道过了 , 不过有两个依然不是很明朗:
1、巡天望远镜:真能和哈勃媲美吗?
2、天宫空间站:真要迎来外国宇航员?
天宫的巡天望远镜是我国第一台大型空间望远镜 , 和哈勃媲美当然是我们所希望的 , 那么真实性能如何呢?

巡天号光学望远镜原本是天宫空间站的一个舱段 , 因此也叫巡天光学舱 , 不过后来考虑到空间站的一些活动可能会影响巡天光学舱的观测 , 比如工作引起的振动 , 飞船对接影响其视野 , 航天员外出作业等都有可能干扰其工作 , 因此后来将巡天光学舱安排为与天宫空间站共轨飞行 , 互不影响又便于靠泊维修 。

巡天光学望远镜的光学数据:口径2米 , 焦距:28米 , 其具体光学参数如下图:

哈勃的口径为2.4米 , 焦距为
57.6 m , 从焦比上来看 , 巡天光学舱的视场面积确实要比哈勃的更大一些 。 当然另一个参考因素则是极限分辨率 , 哈勃口径要比巡天光学望远镜要更大一些 , 因此理论极限光学分辨率应该会比哈勃低一些 。

那么哈勃是多少呢?从多个资料中确认 , 哈勃的分辨率在1/20角秒到0.065角秒这个区间 , 种花家在NASA的网站上翻找到了哈勃对焦时的参考照片 , 看看实际分辨率大约是多少?


哈勃望远镜光学结构
与哈勃相比 , 巡天光学舱的图像分辨率为0.13角秒 , 和哈勃未充分对焦时的分辨率类似 , 但与哈勃完全对焦时差别相差不小 , 不过我们要理解一点的是巡天光学舱是“短焦” , 也就是说比哈勃更广角 , 官方给出是比哈勃可视角度要大200倍 , 而分辨率却能保持在同一个数量级 , 这个效率将要比哈勃高得多 , 而图像质量却相差不大 。

因此结论是巡天光学舱光学品质上和哈勃差不多 , 但效率要高很多 , 超越哈勃是没有问题的 , 不过哈勃已经是30多年前的设备 , NASA最新的空间光学望远镜是詹姆斯韦伯 , 这个性能相差实在有点大 , 完全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 不过巡天光学舱是我国第一个空间望远镜 , 未来一定会有更大口径 , 更高分辨率的空间望远镜出现 。

左侧为哈勃望远镜 , 右侧为詹姆斯韦伯望远镜
外国宇航员什么时候上天宫?
这个问题大家比较关心 , 当然神舟十四号一定是不用想了 , 毕竟还只有三名航天员的位置 。 7月份发射问天实验舱 , 那就有6个休息位了:
问天实验舱配置了与核心舱一样的航天员生活设施 , 这里包括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和厨房等设施 , 可以保障航天员生活 。 它还可以与核心舱一起来支持两艘载人飞船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的生活
年底时“换班”时将会有6位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上 , 之后将会空出三个位置 , 那么外国航天员什么时候会上天宫呢?

允许17国宇航员上天宫?其实是个误会
2019年6月12日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12日在维也纳联合宣布 , 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中 , 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脱颖而出 。

当时有人解读为17国航天员上天宫 , 其实并不是 , 这些只是实验项目而已!而对于国外航天员参加中国空间站事宜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当时表示“要根据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具体情况需要系统研究 , 再适时安排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