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各大媒体平台上 , 经常能看到这样主题类的视频栏目:苏联藏匿了一种灭世级武器 , 这种武器能够使地球发生南北极倒转 , 从而导致地球生物的大灭绝 。 而这种“灭世级”武器的名字 , 则是物理学中的一种“神秘”效应 , 它的名字是:贾尼别科夫效应 。 而验证这种效应具有“灭世”力量的 , 竟是一个螺母和一张网球拍 。
那么 , 贾尼别科夫效应究竟有没有像许多媒体那样所说的那么神秘 , 以至于能够成为“灭世级”的力量?如今被写入中学课本的贾尼别科夫效应 , 是如何被营销号吹得神乎其神的?今天 , 本期节目为您讲述:被营销号玩坏的贾尼别科夫效应 。
贾尼别科夫效应 , 为何让苏联保密“十年”?
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贾尼别科夫”效应科普视频当中 , 最普遍的说法是:苏联宇航员贾尼别科夫 , 在维修苏联空间站“礼炮七号”的过程中 , 发现了一个在失重环境下发生不规则旋转的螺母 , 从而将这种规律延伸到地球的身上 , 推导出了“可能为地球带来毁灭”的贾尼别科夫效应 。 为了保住这个能够带来灭世力量的秘密 , 苏联甚至将这一理论发现成果保密了“十年” 。
而实际上 , 贾尼别科夫效应既不可能有“毁灭地球”的力量 , 也没有让苏联当局将成果保密十年之久 。 但是 , 在广为流传的谣言中 , 有一点是真相的是苏联宇航员贾尼别科夫 , 确实是通过一颗螺母 , 发现了贾尼别科夫效应 。 尽管这个物理学规律由他的名字来命名 , 但他也并非是贾尼别科夫效应的第一位发现者 。
(苏联宇航员贾尼别科夫)
故事发生在1985年的6月6日 , 苏联宇航员贾尼别科夫和维克托·萨维尼赫乘坐“联盟T-13”火箭 , 前往修复当时电力系统濒临崩溃的苏联空间站:礼炮七号 。 在执行修理空间站任务的过程中 , 贾尼别科夫拧下了一颗螺母 , 在失重且没有外力干涉的环境下 , 空间站里的螺母会飘在半空中 , 沿着最初旋转它的主轴一直保持翻转 。 但是 , 令贾尼别科夫感到惊讶的一幕出现了——被贾尼别科夫拧下的螺母 , 并没有按照他既往预想中的那样进行旋转 , 而是这颗螺母在旋转的过程中忽然倒转了180度 , 然后继续翻转 , 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继续旋转180度 , 周而复始 。
(贾尼别科夫效应中不稳定旋转的螺母)
这种奇怪的现象 , 直接打破了物理学出身贾尼别科夫的既往认知:这颗没有受到外力影响的螺母 , 无缘无故进行180度的反转 , 就意味着当时螺母的旋转轴并不稳定 。 而当他将自己的目光投注到太空舱之外的地球时 , 则更是让他感到忧心忡忡:因为地球整体也在一个失重的环境中 。 如今 , 这颗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的螺母会无缘无故进行180度的翻转 , 而地球未来会不会也突然在失重环境中出现这样的翻转呢?于是 , 他便将自己的这次发现 , 在返回太空后报告给了苏联当局 。
而苏联当局则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 于是便对贾尼别科夫的发现开始进行研究 。 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际 , 一篇名为《扭动的网球拍》发表在了科学期刊上 , 用物理学的角度阐释了为何空间站中由贾尼别科夫扭下的螺母 , 会发生不规则的180度翻转 , 并且还用旋转网球拍这样的生活案例作为佐证 , 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物理学现象的具体表现 。 为纪念贾尼别科夫对该物理学现象的发现 , 于是人们将这一物理现象称之为“中间轴定律” , 或者“贾尼别科夫”定律 。
(贾尼别科夫效应中的螺母)
因此 , 从贾尼别科夫效应的被发现 , 到公布时间来看 , 从1985年到1991年 , 根本没有十年的时间 。 而在近年的研究中 , 人们也发现贾尼别科夫也并非是这一定律的最早发现者 , 在1852年出版的一本法国物理学著作《物体旋转新理论》中 , 就已有人发现所谓的“贾尼别科夫效应” 。 而贾尼别科夫对这一理论的贡献 , 就好比哥伦布自认为是美洲大陆的第一个发现者一样 。
推荐阅读
- 没能加入中国空间站,NASA仍不死心,要求效仿美国共享月壤
- 绝世无双的高科技,吊打全球各国的。量子技术
- 为何神农架深处会被列为禁区?存在两个“悬案”,至今无法解释
- 真实数据究竟如何?中国旗舰级太空望远镜:比哈勃视场大350倍
- 3天发射两次10天完成两次载人回收,SpaceX毁了高大上的太空行业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已确定,杨利伟是否也在其中?为什么网友很期待
- 美国南部天降“火流星”,亮度是满月10倍,这真的是不祥之兆?
- 美宇航员交出指挥权,俄接手空间站!NASA:中俄太空合作不透明
- 月球上被扔了96袋纸尿裤,半个多世纪后,成野生“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