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世界的粒子都在不停自旋,为何会这样,不自旋不行吗?( 二 )


如果是这样 ,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 , 计算的话 , 电子的质量将会大于质子的质量 ,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

而真正揭示电子自旋现象本质的人是保罗·狄拉克 。
1928年 , 在全面考虑到电子高速的运动实质后 , 狄拉克将描述高速运动的狭义相对论与薛定谔的波函数联系了起来 , 开创性地提出了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狄拉克方程 。 同时也为创建量子电动力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在求解狄拉克方程时 , 人们发现电子有一个额外的“量子数” , 其刚好对应着(1/2)h/2π的内禀角动量 。 这个“量子数”代表了电子的一种内禀属性 , 类似于它的电荷和质量一样 。
而且了解基本粒子的内禀角动量 , 是理解元素周期表 , 化学反应以及固态物理学的核心关键 。
也正因为如此 , 狄拉克曾说 , 在量子力学面前 , 化学已经不再是一门基础科学 , 而是量子力学的“应用科学” , 化学反应的一切变化过程都能在量子力学里 , 找到最终的解释 。
总结
总的来说 , 基本粒子的自旋与物质的各种基础性质都有莫大的关系 , 如果没有自旋 , 也就意味着没有电磁力与能量 。 你可以想象一下 , 我们的世界没有电磁力与能量 , 会是什么后果 。

推荐阅读